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有沒有猛藥保證教育公平?

http://www.CRNTT.com   2015-04-21 12:51:26  


 
教育公平促進社會穩定

  方展畫看到過一份數據——據國內某權威部門2012年對全國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所作的監測結果,四年級學生具有“抑鬱傾向”的人數超過一成,而八年級學生則高達30.9%。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胡瑞文為此表示:“追求結果的公平是一種烏托邦——不可能每個人的未來都從事一個職業拿一樣的薪水,但追求過程的公平是可循的。”

  公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講了一段歷史:“二戰前的英國,在中等教育上實行分軌制,分為文法學校和技術學校。戰後,英國人認為這不利於教育平等。花了幾十年時間,才調整為綜合中學為主。比如撒切爾夫人任教育大臣期間,由於她本人是文法學校畢業的,本人有精英意識。可面對現實,她主導了將綜合學校調整為占所有學校的六成。如今,這一比例已漸進式地達到了九成。”

  當然,即使在歐洲,每個國家國情不同,比如在荷蘭、法國、德國至今保持著分軌制,且人們并不認為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是不平等的。而在當下中國,人們普遍認為念職業高中是沒出息的,更是沒有前途的。特別是過大的職業待遇差距,導致社會地位差距非常大。“唯學歷論”的問題非常突出,導致在擇校上的惡性比拼。而既得利益群體又將名校的學籍視為囊中必然之物,才導致進一步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公。

  當然,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是最基本的公平。在高等教育已然大衆化的今天,回看往昔,誠如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在發言中所說:“我自己是1977級大學生的一員。當時報考大學不受身份的限制,不受性別的限制,不受年齡的限制。那時候有一種枯木逢春的感覺。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少安對少平說:‘這家裡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當然,即使在路遙筆下,也并未要求像少平這樣的農村孩子,一定要上史家小學。使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孩子都有學上,學習的內容又大致程度相當,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來源:新民周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