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甲子前瞻:走向科學發展的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09-09-27 00:19:39  


 
  科學發展的中國:是民主法治充分發展的中國

  在過去的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民主法治建設有了一定進展。但總的來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佈局下,民主法治與經濟方面相比,不論在成就、規律的認知還是在機制選擇和戰略措施的成熟度方面,都還有一定的差距。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經驗還無法與經濟建設方面的經驗相媲美。所以,新甲子的突出任務,是在民主法治方面有充分的發展,有一個與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相媲美的政治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這一預期也不是主觀的理想化設置或是一部分人的一廂情願,而是有著客觀的依據,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手段的層面來說,民主法治的充分發展首先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直接要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發展需要改變粗放式的投資驅動模式,消解這種模式賴以生存的政府對資源的某種壟斷,改革投資與資源管理體制。同時,也需要從側重依賴土地、勞動力資源轉向側重依賴知識資源,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需要人才資源的進一步解放與合理配置,確立創新主體的地位,形成國家創新體系,使知識資源成為經濟發展主導機制的依賴性資源,達成全局性的創新驅動與產業結構升級調整。這兩個層面的發展,都涉及政治體制的改革。前者涉及對財物的管理權,後者涉及對人的管理權。只有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分配的結構和形成這種結構的權力結構,改變財政資源越來越向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轉移的趨勢,通過消費拉動形成合理的經濟動力結構才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只有改革土地資源的管理方式,改變政府通過土地管理權使用成為房地產主要收益方之一的現實,才能弱化地方政府通過經營土地進行粗放式擴張發展的趨勢;只有改革對企業和事業單位依然主要通過委任機制和行政級別進行管理的體制,使企業家和知識勞動者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中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轉變才能真正落實。所以,進一步調整權力結構,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民主法治的充分發展,關係到能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在這一意義上,經濟社會環境的科學發展同時就是民主法治的充分發展。這既是科學發展的經濟意義,也是其社會意義。

  民主法治的充分發展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需要。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政治體制運行的有效性直接相關。政治體制越是合理有效,就越是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正如市場機制是經濟資源合理配置的基礎一樣,民主法治是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相處的基本途徑。中國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體制,是因為這一體制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作用和經濟發展中的有效性,如“三個有利於”所昭示的那樣;同樣,中國在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也將遵循“三個有利於”與“以人為本”的要求,以政治體制運行的實際效果為判斷標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