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傅瑩外交的三種表情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13:53:37  


 
  如果僅僅聽到這些,你會以為傅瑩是在炫耀中國最美好的一面,但緊接著,她就會自揭家醜:但中國領導人會告訴來北京訪問的朋友們,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GDP只有英國的1/18。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而言,多麼小的問題,乘以13億就會變得很大;多麼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得很小。

  她很喜歡引用鄧小平的話——中國既大又小,既強又弱,告訴英國人“這仍然是當前中國的真實寫照”。當然,“談這些情況是想說明,中國在相當長時期里需要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的多種問題。但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回避自己應盡的國際責任。”

  最鮮明的例子是她自己。1992年,傅瑩作為一名中國民事維和人員(也是中國第一位參加維和的女性)赴柬埔寨參加維和行動。當時,總有人問她:“你是韓國人還是菲律賓人?”現在,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當中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14000人次,中國已向全世界共計派出近9000名維和人員。

  不僅跟外國人說話如此,跟自己人說話也很坦誠。2007年5月22日,傅瑩出席英國駐英使館教育處為她舉辦的履新晚會,與會的曾飆記得傅瑩當時說,自己離開澳大利亞,到英國履新以來,受到很多讚揚,然而“自己一直相信人在有生之年很難聽到真正的讚揚”。(《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俊)

為什麼是傅瑩

  傅瑩很喜歡英國首相丘吉爾自傳中的一句話:沒有勤奮就不可能有聰明

  1985年,傅瑩經歷了人生的重要轉折——作為早期少數公派到英國的幸運兒,到肯特大學盧瑟福學院(Rutherford College)深造,獲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這段經歷對傅瑩影響至深。在一次演講中,傅瑩回憶說:“我至今仍得益於在肯大養成的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更重要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在西方國家生活,有機會與英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留學生進行個人層面上的交流。”

  誰影響了她

  那時,中西方人生活在迥然不同的環境中,但傅瑩在肯大體驗到,在人的內心深處,人類的本性是共通的。“我認識到,人類的共同之處遠遠大於差異,完全可以通過相互接觸和交流加深人民之間的精神紐帶,而不應在敵對意識形態的面具下相互排斥。這也與中國古代哲學倡導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謀而合。我對普世的人性有了信心。”

  在肯大的學習更堅定了傅瑩在不同觀點之間找到交匯點的決心。無論是在參與80年代末解決柬埔寨問題的和談中,還是在本世紀初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努力中,這一決心幫助傅瑩在棘手的談判中悉心尋找利益的匯合點,提高談判能力,打開局面。

  傅瑩很喜歡英國首相丘吉爾自傳中的一句話:沒有勤奮就不可能有聰明。當丘吉爾還是後座議員時,這位聰明的年輕人已經在下議院中脫穎而出。每次在議會發言,哪怕只是提一個2分鐘的問題,丘吉爾都會花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在議會大廈走廊的圖書架上查閱大量資料,研究事情的背景。這對傅瑩很有啟發。直到今天,她對自己做的每一場演講和接受的每次採訪都精心準備。

  思辨的個性或許也受父親的影響。傅瑩的父親阿民是內蒙古有名的文化人,曾任內蒙古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對哲學有較深的造詣,曾在馬列學院就讀。由於文革時受到迫害,阿民的餘生一直病床上度過,澳大利亞《時代報》資者Nicholson記錄了這段鮮為人知的往事:“當1978年,傅瑩進入外交部後,每個周末,她都乘火車從北京到呼和浩特,在那裡和父親在醫院呆上一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