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中國的“印度洋戰略”及其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0-09-14 10:53:46  


中國168號驅逐艦和887號補給船於去年8月在印度洋上進行了補給活動。日本報告據此聲稱中國已經開始進入遠海,同時中國“遠海防禦”戰略“把印度洋也包含在內”。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訊/作為中國的西部鄰海,印度洋是中國通向南亞、中東、西亞和歐洲、非洲重要的交通、貿易、能源通道,對中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印度洋的安全和穩定對中國的戰略、經濟利益的意義重大,是中國走向海洋,發展海洋戰略的重要通道。作為馬六甲海峽的“前端”,印度洋對中國的海洋安全有著與馬六甲海峽同等的制約作用。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日趨增長,印度洋在中國的資源戰略與國家持續發展戰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海洋權益面臨的挑戰

  21世紀以來,海洋權益重要性與日俱增,各國都加大了對本國海洋權益的保護力度。中國公民的海洋意識剛剛起步,海洋權益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嚴峻挑戰面前,中國需要及早制定本國的海洋發展戰略,加快海洋開發力度,推動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完成由“陸上大國”變為“海洋大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海洋戰略不以追求絕對制海權為目標,在維護領海主權的同時,確保海上交通線的安全。隨著中國國力以及海上經濟利益的發展,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擴大管轄海域”的趨勢已無可避免。

  因此,中國必須撇開傳統思維,重新認識海洋的重要性。海洋武裝力量是中國實現國家戰略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因此中國正積極發展海軍力量,建設一支遠洋護航力量,提高遠洋護航能力,並積極尋找海洋戰略的突破點。中國的海上武裝力量建設應該走綜合均衡發展的道路。

具中國特色的“印度洋戰略”

  21世紀以來,中國在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確定了“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海洋戰略,而建設“遠洋積極防禦型海軍”則是中國維護國家海權的重要內容。提高與保持海軍遠程作戰能力,提高後勤保障能力也已成為建設現代化海軍的主要內容。

  繁榮活躍的跨印度洋貿易有利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南下尋找通往印度洋的新戰略通道,並伺機拓展在印度洋的戰略空間,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要求的必然舉動。

  構建一個有利於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印度洋戰略”,須包含以下內涵:

  一、加強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中國應主動加強與印度洋沿岸各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積極開辟中國的西部通道。中巴、中緬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符合中國的國家戰略,有助於中國構建和諧“印度洋戰略”,中國必須長期苦心經營,使巴基斯坦和緬甸真正成為中國的戰略後方。加強中巴兩國間友好合作關係,使中巴關係長期保持一種“准同盟”的關係。中國應加大對緬甸的政治支持和經濟援助。以保障中國在印度洋的安全和利益。

  中國應積極利用與印度洋國家之間的關係,適時建立軍事基地。而與周邊國家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合作是建立軍事基地的首要條件。同時,中國應著眼於印度洋中部的軍事存在。

  二、打通印度洋的陸上通道。中國與印度洋沒有陸上通道。借助巴基斯坦的力量甚至只是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中國的海上力量可以在印度洋找到一個支點,從而支撐起21世紀中國的“印度洋戰略”。

  中國應重點發展海軍力量和航母艦隊。在中國的國家戰略指導下,中國的國防建設應重點發展海軍力量,改變過去只注重發展陸軍和空軍的觀念,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航母艦隊,為中國海軍走出去保駕護航。

  三、積極支持和鼓勵印巴和解。印巴和解有利於中國實現自己的戰略利益,是中國構建和諧“印度洋戰略”的重要途徑。

  四、打通克拉地峽,打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另一條通道。但應考慮到美國在泰國有多處駐軍的事實,同時也為印度軍事力量染指南中國海提供了良機,因此如何控制地區利益成為中國構建“印度洋戰略”必須考慮的問題。

  五、建立和長期保持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存在,打破西方大國對中東石油的壟斷。中國應利用與阿拉伯國家在政治和傳統上的基礎,建立和長期保持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存在。只有控制了波斯灣,才能打破西方大國對中東石油的壟斷。

  中國必須不斷加大在印度洋的投入,既要在印度洋擴展和維護本國的利益,也要共同維護對於全球化至關重要的海洋秩序。因此,要構建中國的“印度洋戰略”,中國還必須積極發展與斯裡蘭卡的友好關係,保障中國印度洋航線的安全。同時,積極構建伊朗這個西亞、中東的戰略支點。伊朗在西亞、中東具有重要的戰略支點作用,又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利於中國構建“印度洋戰略”。

中國也須加強與非洲及緬甸關係

  同時,在構建中國“的印度洋戰略”過程中,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大與非洲國家的聯繫和友誼。中國發展與印度洋沿岸非洲國家的關係,最大限度地維護中國的戰略利益。

  中國海軍出入外洋,目的在於維護主權,獲得能源和資源,並確保本國船只的運行安全與航道的通暢。

  中國新的戰略通道可由陸及海,借助陸橋走向印度洋。中國積極構建和諧“印度洋戰略”的重要舉措就是2009年9月份中緬管道全面開工。中緬管道作為整體油氣戰略的西南大通道打通,有望破解威脅中國能源安全的“馬六甲困局”。中緬管道將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咽喉要道,中緬管道將形成歐亞大陸的高速公路、鐵路通過中國伸向印度洋的一大出海口,改變傳統的“一洋”戰略,打通大西南陸上通道,直達印度洋,中國在國際戰略層面形成更加安全穩妥的“雙洋”格局。

  近年來,中國構建“印度洋戰略”初步成果顯現出來,海上多邊主義使中國在該地區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加強與沿岸各國海軍交流與演習,輔以經濟合作、建設遠洋補給基地等方式,為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提供入口和為其持久行動提供了後勤支持。中國多邊主義的海上外交活動已成為中國提高在國際事務特別是與印度洋沿海地區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首選戰略。

  中國應更加主動、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印度洋海事安全活動中去。2006年4月,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宣布,從2006年5月起,中國和巴基斯坦將陸續開通四條國際道路運輸線,屆時,巴基斯坦還將利用卡拉奇、凱西姆、瓜達爾等港口為中國提供出海口,直通印度洋和非洲。此舉標誌著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獲得了重大突破。

  作者:胡志勇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