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如何重建中國包容性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0-11-30 11:41:31  


 
  在一次分配方面,還存在著政府的規制問題。政府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來促成一個開放和公正的經濟結構,例如制定反壟斷法和規定最低工資標準。但很顯然,這方面政府也失敗了。反壟斷法在龐大的國企面前只是一紙空文。最低工資標準不僅資本者反對,地方政府也有很大的抵觸和抵抗。所有這一切都導致了極端畸形的一次收入分配。經濟從結構上保障了少數社會群體的利益,而不顧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利益。

  如果一次分配失敗了,那麼還有二次分配。但是,二次分配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比一次分配更失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人們希望通過提高和強化“國家能力”(主要是稅收能力)來達到二次分配,從而實現和保障基本的社會公平。但現實又怎樣呢?最近十多年來,國家的稅收收入一直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在增加,但社會居民的收入差異(主要是以基尼系數來衡量)也在以同樣的速度擴大。這和原來的設想剛好相反。國家稅收能力越高,收入差異越大。這種情況是很難用任何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的。

  為什麼會這樣?稅收的增加取決於經濟的增長。經濟增長和稅收的增長具有一致性。稅收增長和收入差異擴大的一致性,主要有兩個相互關聯的原因,一是經濟增長的來源,二是保障社會公平的公共部門的缺失。很多年裡,中國經濟增長的來源顯然不是生產力的提高和技術的改進,而是依靠破壞社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醫療和教育、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房地產,都成為了經濟增長的來源。這些在西方屬於公共部門,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和保護,但在中國往往成為暴富產業。這種發展模式本身就表明,中國難以確立一個像西方那樣的公共部門,包括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和住房等等。在早期,政府缺少社會政策的意識,沒有注意建設公共部門。等到現在有意識了,公共部門已經高度經濟政策化,並且已經被既得利益所占據。因此,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是政府努力建設公共部門,但另一方面是經濟模式破壞著公共部門。
  
  很顯然,要實現包容性發展模式和建設包容性社會,就是要重新打造一個如改革開放早期所出現的開放性經濟過程和開放性社會。這裡政府和改革者的策略非常重要。如果改革者站在既得利益一邊,那麼無論怎樣的改革,都會深化經濟過程和社會的排他性和封閉性。但如果改革者在既得利益之外培植新的利益,那麼不僅可以克服既得利益,塑造開放性和包容性社會,使得社會的各種利益重新回歸一種均衡狀態。 

  作者是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