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楊絳:百歲老人“人生邊上”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3-15 13:29:02  


 
  獨生女兒錢瑗的病逝,對楊絳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白發人送黑發人該是何等的痛苦!女兒離世時,錢鍾書正臥病醫院,楊絳怕他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擊,暫時還沒敢把女兒去世的噩耗告訴他,獨自承擔了一切悲哀。

  還沒有從喪女的悲哀中解脫,翌年12月19日,相伴了60多載的丈夫錢鍾書又離她而去。遵循錢鍾書遺囑,後事一切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告別儀式,懇辭花籃花圈,也不留骨灰。楊絳一直陪送錢鍾書的遺體到焚化爐前,久久不肯離去,難舍難分。

  這個家庭曾經是那麼和諧溫馨,兩年間失去了兩個至親之人,只留下88歲高齡的楊絳孑然一身。這個打擊是致命的,是痛徹心肺的,不是一般人能挺過來的。她整個人像被抽空了一樣,可是她卻沒有躺倒,楊絳以她那羸弱的身軀挺過來了。這讓楊絳對生、老、病、死有了透徹的領悟,希望自己能夠“死者如生,生者無愧”(錢鍾書語)。家裡的一切都保持女兒和丈夫在世時的舊樣。

  晚年,楊絳開始“打掃現場”,以驚人的毅力整理錢鍾書的手稿書信,錢鍾書的手稿多達7萬餘頁,涉獵題材之廣、數量之大、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手稿多年隨著主人顛沛流轉,從國外到國內,由上海至北京,下過幹校,住過辦公室,歷經磨難,傷痕累累。紙張大多發黃變脆,有的已模糊破損、字跡難辨。重重叠叠,整理起來十分辛苦。楊絳說:“他擺得一攤一攤的,他的亂雖然亂,但他自己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兒,一拿就有。等到我來弄,就不知道了。有的東西拼得對上了,有的對不上,這樣接起來費了不少時間。”虧得楊絳耐心細心,一張張輕輕揭下,抹平,粘補缺損,分類裝訂,認真編校、訂正……

  2003年,《錢鍾書手稿集》(影印本,40卷)能及時與讀者見面,楊絳功不可沒。幾年來,楊絳以全家3人的名義將高達數百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

“走在人生邊上”的長壽智者

  楊絳一直非常低調,不太喜歡過生日。已是期頤之年,楊絳仍然筆耕不輟,每天伏案工作,翻譯和創作了大量作品。顯然,堅持鍛煉是老人長壽的一大要訣。楊絳習慣早上散步、做體操,慢慢做各種動作,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咏,流連忘返,呼吸清爽怡人的新鮮空氣。高齡後,以前堅持的戶外散步改為每天在家裡慢走7000步,彎腰還能手碰到地面,腿腳也很靈活。此外,她獨特、深刻而又豐富的精神境界裡,或許蘊含著獨到的長壽經驗。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一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這一點,寧靜淡泊的楊絳做到了。她認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大勝利。這便是她的人生哲學與養生哲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