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中產的崛起在等待底層崛起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10:35:50  


中產階級向來被認為是一個社會理性、穩定的力量。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中國中產崛起在等待底層崛起嗎?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中產和底層都面臨共同的‘敵人’,都希冀公民權利有保障,同時更加民主、平等、公平、正義的中國,這點是它們的共識,也是未來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愛思想網近日登出評論員石洪龍的文章“中國中產的崛起在等待底層崛起嗎?”,全文如下:  

  中產階級向來被認為是一個社會理性、穩定的力量。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論述到“適度或中庸是最優越的,顯然擁有一筆中等的財富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這種處境下人最容易聽從理性,而處於極端境況的人……都很難聽從理性的安排”,“一個城邦本應盡可能地由平等或同等的人構成,而中產階層就最具備這種特征。凡是中產階層龐大的城邦,就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中產階層最強大時可以強到超過其餘兩個階層之和的程度,不然的話,至少也應超過任一其餘的階層。中產階層參加權力角逐,就可以改變力量的對比,防止政體向任何一個極端演變。” 

  而對中國中產階級的討論也非常多,一是對中國有無中產的爭論,有人認為中國存在中產階級,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中國根本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中產階級。二是對什麼是中國中產標準的爭論。福布斯給出的的中國中產階級標準是:生活在城裡、25到45歲間、有大學學位、專業人士、年入1萬-6萬美元;而也有人認為中國的中產需要是解決住房問題,家庭儲蓄和其他貨幣性資產30萬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積高於當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開銷不能超過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員有旅遊健身、觀看文藝演出的經濟能力等(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 

  而也有觀點認為定義中國中產需要看職業、收入和學歷三項。例如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教授陸學藝強調劃分的標準:一是看職業,二是、經濟收入,三是、看文化水平。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認為,中國中產階層已達就業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產,中產階層正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大。 

  從以上對中國中產的爭論來看,中國存在一批收入較高、文化水平較高、職業較好的群體並沒有太大的爭論,暫且把他們作為中國的中產階層。 

  而我們關注中國的中產的焦點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職業、經濟收入、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看中國的中產對中國整體社會的影響:中國的中產是否更加適度、中道,更加理性和建設性?中國的中產是否能夠形成更強的公民意識、培育更強的公民能力,是否能夠助推中國公民社會的形成? 

  因此,單從許多人對中產的期待及其定義中的中產的行動來看,中國的和他國的中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中國的中產似乎並不是追求穩定,尊重既有社會等級,不希望社會變動太大的階層,反而中國的中產代表具有較高公民意識和公民能力,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力量。因為,與上層相比中產的力量太弱小,而且中國本身就在不穩定之中,體制的力量非常強大,中產的自身的命運未定,一不小心就可能從中產跌倒底層,使得中國的中產也便無從追求社會階級的穩定,反而重要的是增強自身的對抗能力,減少對自身的傷害,爭取更多的利益和權利。 

  而對於中國的整體社會而言,中國中產發展的同時中國的底層社會的發展同樣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中產階層與底層階層發展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的關係走向對於中國未來整體社會結構的影響如何同樣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