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伊核危機會以戰爭解決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2-27 09:01:53  


 
  問:美國為何一直要顛覆現行的伊朗政權?

  馬曉霖:二戰前伊朗與德國的關系很好,因為同屬雅利安人的後裔。二戰爆發後,伊朗老巴列維國王宣布中立。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後,英蘇結盟。英國向蘇聯提供軍援,但需要波斯灣———裡海這個通道。英蘇擔心伊朗與德國藕斷絲連,要求將伊朗境內的剩餘德國僑民全部趕走。老國王不答應,英蘇兩邊出兵,南北夾擊,趕走老國王,扶植小巴列維登基。二戰後,英蘇雖相繼撤軍,但蘇聯一直覬覦伊朗,想把伊朗變成社會主義國家,迫使小巴列維投向美國懷抱,成為繼土耳其、以色列後,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國之一,扮演其與蘇聯爭霸中東的橋頭堡角色。後來,小巴列維改革與統治失敗,導致1978年爆發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成為伊朗新的領袖。 

  霍梅尼上台推動伊斯蘭革命輸出,不僅與美國快速分道揚鑣,而且反目成仇,伊朗隨後長期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採取“遏制兩伊”戰略的美國直接或間接扶植伊拉克消耗伊朗,美國海軍甚至一度擊沉伊朗艦艇,擊落伊朗民航客機。孤立無援的伊朗被迫於1988年接受停戰。在此後的海灣戰爭中,伊朗保持了中立。隨著溫和派人物拉夫桑賈尼、哈塔米相繼上台執政,伊朗一度積極、主動與美國改善關系,甚至提出進行“文明對話”。“9.11”襲擊發生後,伊朗曾主動向美國示好,表示慰問和願意幫助美國反恐。但是,在強硬派勢力唆使下,布什總統不但不領情,反而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之一。伊朗的熱臉遭遇美國的冷屁股後,刺激了伊朗的民意和輿論,造成溫和派威望受挫,內賈德為首的強硬勢力逐步占了上風,在核政策上也日益強硬。

  各方合力顛覆叙利亞政權 

  問:伊朗現在究竟有無造核武的技術和能力? 

  馬曉霖:事實上伊朗沒有,甚至其提煉的濃縮鈾的純度都達不到20%.達到這個標准,才可以進行科學試驗,進行放射性治療等。要達到武器級的90%以上的純度,需要更多和更高速的離心機。獲得足夠了核裂變材料後,還需要核爆試驗,隨後還要把武器小型化,用導彈可以發射,用飛機可以投擲。伊朗距離這個技術水準還差得很遠。 

  問:為什麼各方都在渲染伊核危機? 

  馬曉霖:阿拉伯世界、美國、以色列,甚至伊朗自己也都在有意渲染核危機,各有所圖。伊朗在外交上強調獨立自主的核權利,不能因為外部力量的反對放棄。二是它故意模糊核政策,是為了將來發展核武預留空間。三是它要製造外部緊張,才能形成內部團結和向心力,確保政權和社會的穩定。外部的壓力一旦失去,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會內鬥。 

  美國渲染伊朗擁有核武,一則的確擔憂它成為現實,二來是美國政黨鬥爭需要,更重要的是,把伊朗描述成“魔鬼”,可以加劇伊朗周邊國家持續依賴美國,無論是以色列還是阿拉伯國家,都離不開美國,最起碼得不斷購買美國軍事裝備。如果沒有伊朗的核威脅,美國力量在中東存在的理由就不充足。 

  以色列渲染也不無道理。內賈德聲稱以色列不該作為獨立國家存在,否認猶太大屠殺,他的國家又長期培訓、武裝、資助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南北夾擊、騷擾以色列,對其安全構成現實衝擊。同時,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威脅到阿拉伯溫和政權的安全。以色列通過製造伊朗威脅論來削弱伊朗的影響,確保自身的安全。同時,它一樣通過製造外部緊張來達到內部團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轉移熱點,來回避對巴勒斯坦的和平談判,將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 

  對阿拉伯國家來說,以色列擁有核武它們或許不擔心,因為以色列國教並非伊斯蘭教,也不輸出意識形態和體制模式,更不是中東主體民族阿拉伯人,不具備統治整個中東地區的條件,更不會去策反、顛覆阿拉伯世界的王權傳統,其危險性其實不大。伊朗若擁有核武,對阿拉伯世界可謂是滅頂之災,各國為自保也必然紛紛加入核競爭。波斯人與阿拉伯人,歷史上有世仇,宗教派系上彼此排斥,雙方還一直爭奪在海灣地區、中東地區的控制權,甚至爭奪在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更何況伊朗與部分阿拉伯國家還有領土爭端。基於上述原因,阿拉伯國家當然也要渲染伊朗核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