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國兩區”是“一國兩制”構思的必要延伸

http://www.CRNTT.com   2012-06-17 09:17:26  


 
  “一國兩區”是否可行,從而成為現實,首先需要必要條件,那就是兩岸經過長期的全面交流,已經達致高度的政治互信,能夠打破歷史遺留的框架。其次需要充分條件,那就是雙方對實現國家統一,都承擔明確和具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並為此制定出中長期的規劃,步驟和措施。

  如果加以上述條件,“一國兩區”和“兩個中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國兩區”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對兩岸現有政治格局給予客觀表述,並為邁向中國最終統一形成過渡性安排。它所起的歷史作用不是導致國家永久分裂,而是通過構築平台,來落實從而加快統一進程。

  從歷史進程來看,“一個中國”只是一個框架,處於持續不斷地演變和進化,可以是進行式,也可以是未來式,在此期間,其內涵正在,也完全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兩岸關係經年累月,錯綜複雜,本無完美的理論可言。從這層意義上說,台北推出“一國兩區”,對兩岸關係不乏有著積極和正面的作用和意義。

  從理論上說,“一國兩區”和“一國兩制”構思並無矛盾之處。“一國兩制”側重從體制層面來說明兩岸在“一國”之下能夠和平共處,“一國兩區”則著重從法制層面來規劃雙方在”一國“之下如何實際運作。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國兩區”是“一國兩制”構思的必要延伸和務實發展,它體現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特色。

  “一國兩制”的實質,就是在實現中國統一的進程中,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來謀求中華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求同”即邁向統一,“存異”即允許差異,包括政治及經濟制度,行政組織及運作方式的不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其實已經為今天的“一國兩區”埋下了伏筆。作為偉大的政治家,鄧小平的確有著非凡的智慧和前瞻的視野。

  隨著雙方經濟體制差異的減小,以地區來區分兩岸的確有其合理之處。然而,囿於島內政治生態,台北的“一國兩區”僅限於對政治現實的靜態描述,從而缺乏動態規劃。北京對於把兩岸現狀法理化的構想,因此只能猶豫再三,惟恐一步走錯,今後跟著步步錯。國台辦對此採取冷處理,至今沒有正面回應,大概就是出於這層顧慮。

  作者在美國夏威夷州州政府任高級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