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香港中產階級困境與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00:29:28  


 
  剛收到消息,優先處理新政府重組方案被否決,其實立法會與政府並不一定要對立,大家遇到共同困難,兩個機關可共同與內地政府謀求合作才是方向,新設科技及通訊局、文化局,應朝這個方向去,我覺得出路方向應是這樣。

  馬逢國:其他朋友,有沒有其他意見?

  蘇俊文:解決方法,長期來說,梁振英先生要制定長遠政策解決現有問題,如房屋、醫療,但另一方面,要解決中產的向上流動性低,其實有些產業可以發展,社會需要不斷發展,如香港在過往殖民地時代不斷進化發展,但這十幾年間香港發展卻十分遲滯,如六大產業,根本沒有推動。有潛力的產業應發展及推動並要創新,開拓新行業,即是開荒牛,才會讓人看到前景。

  至於已有的行業,我認為亦需要政府協助改變或改善,例如中小企做生意、營商環境,前陣子的中小企借貸基金,可能審查麻煩,財政健全才可申請貸款,若財政有問題則申請不到,但其實政策可以放寬,如果本身財政沒有問題,為何要申請貸款呢?因此,政策亦可以改善,既扶持已有行業,同時發展新行業,慢慢發展後,可能有更多人轉去發展的行業;過往一些式微的行業,不是因為做不住,而是他們覺得做另一行更好,這才是健康的發展。不是現在的情況,有些行業做不住,唯有倒閉。不過,我相信這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到的。

  短期方面,梁振英先生要靠民望及市民支持才可推動長遠政策,這需要建立形象。現時不少人緊張CY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要支持這個特首,除了有魄力外,是他會否勇敢地為香港人做一些有益處的事,敢於向中央提出。

  當一些政策涉及中港合作,雙方亦希望爭取雙贏。以往曾蔭權在中港合作上,處於不做或中方想如何做就如何做,結果令不少政策出台後,香港人到內地發展時多數發現失望而回,正因為香港政府幫不到他們,在商議政策時,曾蔭權政府沒有為港人爭取更多。我認為CY必定要敢於向中央提出對香港有利的事,這樣更可間接可減少中港矛盾;當有成果出現時,特首的形象有提升之外,市民亦會間接覺得中央十分開明,願意聆聽港人意見。
 
  其實這對解決中港矛盾都會有一個幫助,如果你不說,是否讓人更加覺得,中央不想你怎樣不想你那樣,很多揣測。在這個情況之下,今年立法會選舉,一個李旺陽事件,反對派便把中央、中國描繪出一個極權的形象,令大家很害怕。市民會覺得要票投反對派,哪怕我不太喜歡擲蕉,也會覺得那些人士是市民唯一的依靠。

  最後,中產參政不舒暢。現時縱使中產有意從政,其實他們的選擇很少,想加入建制派也未必很喜歡民建聯,投傳統建制派的人一票。今日政府說怎樣做,他們就支持,明天反對派擲蕉了,政府立刻改變,傳統建制派又跟著支持,讓市民覺得他們是保皇,沒有立場。不過,我也不覺得會有很多人希望參加反對派,因為發展空間不大,有些人說投票的時候會支持反對派,但不會有太多人說希望跟黃毓民和梁國雄上街跟警察碰撞,中產人士不想做這些事。可能選票,在沒辦法的情況給了他們,但未必想參與,政府應該提供一些渠道讓中產發聲。

  是其是,非其非。我想你好,有些事情我覺得你做得不妥當,會提醒你,這種善意的反對聲音,其實是健康的狀況。九七年前的殖民地時代,沒有選舉的,就算香港總督也是委任的,香港人也沒有爭取投票選總督,質疑立法會有委任議員。為何聲音那麼少?除了經濟發展很好之外,當時政府不會光叫市民不要嘈,要一味支持政府,而是她會接納市民善意提出的建議。在殖民地時代,政府不會打壓反對聲音。我相信香港相對內地各省市,是最低機會去反中央、反共產黨,反而內地的指數可能比香港還要高,所以不需要憂慮反對的聲音。市民的反對只是純粹政策上的反對,不是反對政府或者中央,所以應該要有些渠道給中產是其是、非其非,長遠對香港政治是有幫助的。

  鄧咏駿:剛才蘇律師也提到反共問題。其實從短、中、長期來看,香港的政治格局都是沒有改變的餘地。比例代表制,肯定有10%選民會選擇激進的,民建聯、民主黨也有一批,將來的格局怎也離不開現時的情況。現時的行政立法關係,最重要一點,是未來政改的步伐,如何普選行政長官,我估計都是吵吵嘈嘈地讓四年時間過去,看不到會有很大的改善。政治問題已糾纏了相當長的時間,你也可以看到,香港人的情緒慢慢改變,香港已經成為了反共基地,這也差不離了。

  香港始終跟外國不同政府接觸,有很多使館在香港運作,由2010年1月起,人民力量或者社民連已表明,他們肯定是集中包圍中聯辦的了,梁振英只是代表了其背後的共產黨勢力而已,總之集中的抗爭對象就是中聯辦。整個反共浪潮也交替了,換了一代,無論是6月10日的李旺陽遊行,過往很少機會會有兩萬五千人走出來。有時候站在中央的角色,有種大勢你是逆轉不了的話,你也無謂強求要逆轉。好像昨日中央也有個研究會在前海,葉劉淑儀也曾經提出過,咦,你們搞個前海,即是第二個中環,那我們的中環怎麼辦?香港爛船也有幾分釘,金融業還可以支撐多十幾年,在這段時間用完香港的剩餘價值之後,就應該要有個替代,方案就是要在深圳發展一個地方,吸引法律和會計人才,締造另一個香港出來。當然會有這樣一種論調,但我的一些朋友看起來,一個城市的上升、發展同沒落,都是順其自然的定律去看,就會舒服一點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