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台灣學者吳東野:兩岸政治對話路徑再思考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00:23:17 |
歷經長期的觀察與求證過程,筆者確信馬英九任內不會同意兩岸官方進行政治談判,也不會推動官方授權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至少現階段看不出有任何的蛛絲馬跡。馬英九帶有幾分讀書人的自負、又不輕易信任他人,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重要而艱難的歷史使命,他採取主動而積極態度的概率太低。 馬英九曾用“怵目驚心”四個字形容他閱讀台獨史觀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心境,卻不見他有任何撥亂反正的作為。6月初“立法院”各黨為民代特別費“除罪化”而修改會計法的事件,又印證了馬英九面對困難問題的不作為心態;換句話說,馬英九事前未防堵“立院”國民黨黨團修法,事後又只關切民意反彈的程度。馬英九最近多次公開宣示“絕不會把對岸視為一個國家”、“兩岸互設機構不是外交使領館”、“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的立場,似乎並不符合他以往的行為邏輯,若非承受到壓力而希望緩和大陸對馬本人的疑慮,馬英九應不致於做出這樣的大動作。 馬英九的作為與不作為,往往根據外部壓力的大小。《吳習會》之前,台灣親綠媒體已針對馬英九的“兩岸非‘國與國關係’”群起圍攻,北京目前又顯然不會為兩岸政治談判對馬施加太大的壓力,但美國反對兩岸談判的態度直接而明確,馬英九處於這樣的情境下,怎可能輕易推動授權式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 事實上,目前台灣涉及兩岸關係的黨、政、“國安”單位或智庫,似仍未針對“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研擬出完整的論述或談判規畫,最近馬政府對台菲海上衝突的危機處理,更顯現了“國安”幕僚的功能弱化。歸根究底,是馬英九的守成心態,造成整個“內閣”與“國安”團隊信守不出狀況的原則,執政平安過渡至2016年大選,遠比鋪陳兩岸可長可久的政治關係,更為迫切。 整體而論,期盼馬英九未來三年任期能積極而主動處理兩岸政治關係,會是緣木求魚,北京與其盼望台灣官方授權的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甚至寄望2016年大選後有新的局面,不如積極主動提出兩岸民間對話的路徑與方式。現階段大陸面對周邊安全情勢的變化,或不急於處理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但被動地期盼學者智庫能鋪設一條兩岸官方通往政治談判的坦途,恐怕過分樂觀。 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今年4月28日曾經表示,兩岸可以共同建立民間智庫並舉辦論壇,希望雙方不分黨派和意識形態,只理性探討具有爭議而敏感的政治問題。(星島日報:2013-4-29)劉兆玄的想法雖有創意,但仍未解決兩岸官方授權問題。2016年台灣一旦再現政黨輪替執政,大陸想看到官方授權的兩岸民間政治談判,將會更加困難。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