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民進黨大陸政策轉較務實 難棄台獨

http://www.CRNTT.com   2013-07-23 00:39:42  


 
         影響民進黨大陸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一)民進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與務實派之間關於大陸政策的辯論。

  民進黨成立之初是反國民黨政治勢力的聯合體,也是在野政治人物及地方山頭的結合體。由於各領導人政治閱歷及社會、經濟基礎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觀念、運動路線等方面存有較大的分歧,形成形態各異的諸多山頭派系。

  在過去很長時間,民進黨內曾存在著“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之間的較量。兩大派系在運動目標、政治路線,以及對台灣前途走向主張等方面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歧異,甚至嚴重對立,鬥爭激烈。美麗島傾向於溫和的體制內抗爭,主張對政治民主化的追求優先於“台灣獨立”;而新潮流派系強調對國民黨統治體制的抗爭和群眾運動路線,主張對“台灣獨立”的追求優先於政治民主化。美麗島系人數眾多、組織渙散、各自為戰,成員沒有紀律約束,內聚力較差,只有在黨內資源重新分配時,才體現出整體運作能力。而新潮流系人數雖少,但以理念作為結合的基礎,組織嚴密,紀律嚴格,凝聚力強。

  2006年7月23日,民進黨全代會上,時任立委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黨代表中,獲得153票贊成票,以過半票數通過成為決議。該決議除了禁止以派系名義設辦公室、招募會員、對外募款外,也規定黨內公職人員不得加入派系。雖然在名義上,民進黨內的派系已經消失,但是事實上,黨內人物的勢力分野依然存在。

  “台獨基本教義派”雖然不是民進黨內的正式派系,也不是人數最多的派系,但卻佔據著“台獨意識形態”的制高點,牽制著民進黨內兩岸政策的轉型。自1991年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以來,“台獨”便成為民進黨的核心主張,成為其立黨的神主牌,雖然後來在選舉中因“台獨”主張遭遇失敗,而進行了路線的適度轉型,但始終沒有放棄“台獨”的立場與追求。甚至有人以“台獨法西斯”來形容民進黨內這批“台獨基本教義派”。這說明民進黨從成立後不久就變得很難有甚至沒有“不主張台獨”的自由了。而且,在民進黨內,“台獨意識形態”又與反華反共的意識形態相互關聯。民進黨自身的台灣獨立訴求就必然要反對以統一為目標的共產黨。因此民進黨有與生俱來的反華反共意識,根深蒂固。這種“台獨意識形態”和反華反共的意識形態又會受到某些具體事件的刺激而強烈起來。

  民進黨內也存在務實派。他們也在試圖推動民進黨台獨路線的轉型。例如,前黨主席、黨顧問許信良就曾多次訪問大陸,且長期主張“大膽西進”政策,持續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又如,前民進黨大佬、現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和榮譽主席範振宗也多次參加“國共論壇”和“海峽論壇”,與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有益的溝通與交流。在民進黨面對兩岸交流開放的大格局依然封閉自守的情況之下,這些都有利於兩黨的互相瞭解。2010年五都選舉時,楊秋興脫黨參選,走中道路線,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黨內理性人士面對現實做出務實決定的又一典型例子。2011年1月12日,謝長廷提出從“憲法”出發,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以此來創造兩岸的互動空間。民進黨內理性務實力量的不斷壯大,對民進黨的現有兩岸政策會產生壓力。

  即使新潮流系的某些成員在2007年後也在民進黨對大陸政策方面有些務實主張。例如,吳乃仁雖然是新潮流系的代表人物,但是與“台獨”基本教義派相比,務實許多。他長期接觸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因此對“三通”等議題的態度較為理性。作為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大佬,他曾主動推進“新潮流系”的轉型,讓該派系的兩岸關係主張由“強本西進”改為支持兩岸經貿交流。值得一提的是,當陳水扁提出“公投制憲”時,他還批評陳水扁此舉將會引發社會乃至兩岸衝突,希望阿扁能“與民生養”。吳乃仁認為:“民進黨不應該做一些讓大陸著急的事情,也不應該刺激大陸,維持現狀最重要。”又如,蕭美琴是民進黨的中生代要角,2007年民進黨立委黨內初選中,民進黨內的保守勢力將蕭美琴打成“十一寇”之一,並被攻擊為“中國琴”,致使其在初選中落榜。其實不是蕭美琴的政治觀點傾向大陸,而僅僅是因為她在兩岸關係方面比較務實,不是台獨基本教義派那樣“逢中必反”。

  自從成立以來,民進黨內關於大陸政策進行過幾次大辯論。比較突出的包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