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8:36:29  


 
  三、高度重視經濟轉型中各類金融風險隱患

  文章分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風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從金融體系看,風險主要來自信用貨幣制度下金融固有的脆弱性以及順周期的債務擴張與收縮機制。在現代社會,隨著信用貨幣的不斷膨脹,以及與信用貨幣相聯繫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風險的形成機制更加複雜。

  與成熟市場經濟體相比,中國金融風險還與新興市場加經濟轉型的特殊發展階段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長期以來支撐中國經濟高增長的要素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中國正處於城鎮化加快發展階段,各地舉債上項目的動力強,易引發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風險;中國儲蓄率長期處於高位,間接融資比例過高,風險過度集中於銀行體系;企業整體素質不高,全社會誠信建設進程緩慢,企業貸款違約率總體上高於成熟市場經濟體;金融法制不健全,有些金融領域的監管仍缺乏明確的制度安排。

  當前,中國金融機構財務指標良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健安全。但也要高度關注和積極應對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潛在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一是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風險。截至2013年6月末,平台貸款餘額為9.7萬億元,在當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減緩的情況下償債壓力較大。二是產能過剩行業債務風險。2012年以來,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一些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部分企業資金鏈斷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三是商業銀行表外理財、同業業務和票據業務風險。這些業務資金來源和信用支撐主要依靠銀行,有些投向了屬於限制類的地方融資平台、“兩高一剩”和房地產等行業。四是准金融機構和民間借貸風險。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和民間借貸等缺乏有效監管,一些機構違規經營現象突出。五是國際經濟金融風險對中國的溢出效應。主要發達經濟體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入的風險上升,未來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導致中國金融市場短期較大波動。六是金融信息安全風險。現代金融業務高度依賴信息技術,經濟金融數據系統、金融交易網絡、支付結算體系的複雜程度和管理難度不斷加大,信息安全隱患增多。

  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文章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刻認識開放條件下中國經濟金融運行的特點,積極構建面向市場化和全球化的金融穩定框架,堅決防止局部性風險轉化為系統性風險。

  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完善金融穩定分工協作。優化中央銀行、金融監管機構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職責分工,切實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加強中央對地方金融工作的指導,發揮好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用。

  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不斷健全現代金融體系。深化金融機構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加快培育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穩步放開存款利率管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基礎上,穩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因地制宜推進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高金融監管穩健性標準。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框架,提高金融宏觀調控的時效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完善逆周期資本緩衝、前瞻性撥備制度等宏觀審慎政策,更好地發揮杠杆率等工具的作用。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實施國際新監管標準,明確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職責和運行規則。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堅持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並重,引導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發展。

  健全系統性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加快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加強對各類金融風險的監測和排查,完善應對預案,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盡快建立符合中國國情、事前積累、強制保險、差別費率、限額賠付、對問題金融機構具有早期糾正和風險處置功能的存款保險制度。

  推進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維護國家金融信息安全。大力推進支付系統、證券結算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安全高效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逐步推進金融信息系統核心技術的國產化,建立健全與國際銜接、自主升級、獨立可控的金融信息安全標準體系。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合作,維護全球和地區金融穩定。繼續利用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國際金融規則與標準制定、金融監管和危機應對的國際合作,發揮好中國在維護全球和地區金融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