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殺人偽造礦難何以經久不絕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11:54:33  


 

  而無論是那些敲詐記者,還是殺人偽造礦難的騙賠者,都是看到了從舞弊中分一杯羹的機會。

  ■ 更深的背景是老少邊窮地區的社會問題

  此類案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觀察殺人偽造礦難的案例,不難發現四川彝族聚集區是此類犯罪團夥最主要的來源地。這或許與此地區養“娃子”的風氣有關。

  “娃子”即被當地村民圈養的智障人士。犯罪團夥把“娃子”帶到礦上實施殺害,偽造礦難騙賠,這樣的過程相對殺害正常人要更便利。當起初的作案成功後,消息會在當地流傳開來,其他人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團夥在壯大,手法在翻新和“完善”,並且逐漸輻射到周邊省區。近年的案例顯示雲南巧家等地也被波及。

  有地域特征並非偶然,它背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問題

  資深媒體人黃章晉指出,此類案件的地域特征實際上源於一種特殊的社會危機,即“生活在傳統農業社會的絕大多數人,完全無法融入現代社會”。

  具體來說,外部的繁榮已經讓這些地區無法固守原來的封閉生活,舊有的秩序土崩瓦解,但這些地區的人又沒有能力融入外部繁榮中,於是滋生出各種灰色手段。

  舊有秩序的瓦解使得這里人情淡漠,在偽造礦難時,有明顯的坑親殺熟特征,出於作案便利性,親戚、朋友、鄰居、老鄉成了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人選。在承德黃玉才等人殺人偽造礦難案件中,分別有犯罪分子的丈夫、妹夫、表哥成為受害者。

  在這里走出的施害者喪盡天良的同時,這里走出的受害者人命如草芥,他們走出窮鄉僻壤後很少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因而方便了偽造礦難作案成功。從這里走出的施害者和受害者,以殺人和被殺的方式,共同表明了他們是被現代社會遺棄的一群人。

  □ 結 語

  “自上而下”治理礦難的模式給了犯罪者可乘之機,而老少邊窮地區的社會危機又是滋生犯罪者的土壤。正是如此深刻的背景存在,使殺人偽造礦難的犯罪經久不絕。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今日話題》2014年7月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