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個戴灰帽子的人》:非常歲月驚駭多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21:20  


邵燕祥著:《一個戴灰帽子的人》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4年7月)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 前不久,81歲的(詩人)邵燕祥先生又完成一部回憶錄性質的新著《一個戴灰帽子的人》。在書中,他回憶了自己在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至1966年“文革”爆發前夕的這段難堪歲月。本書是繼他的《沉船》、《人生敗筆》、《找靈魂》之後填充自傳空白的作品。“灰帽子”這樣不常見、卻有異常感的字詞突兀而又順暢地出現,讓整本書天然地蒙上深重、晦暗的歷史帷幕一角。

  壹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前五年,正是國家歷經大災荒大劫難之後艱難的轉折年頭,上接癲狂的大躍進,下接瘋狂的“文革”,這五年貌似平淡,看上去沒有了往常政治運動的大折騰,但像是大病過後的喘息,醞釀風暴前的平靜,對於受害者當事者而言,這種間歇期同樣有令人窒息的小波瀾小動蕩。相對於宏大的敘事熱點的關注,史家們在著述中往往容易忽略這五年,在僅有的一些著作中也多是在七千人會議、廣州會議、四清運動等問題上著墨較多,對這五年全面的政治演變、人情世態的微觀呈現及研究較少見到。在描述“這五年”政治形態的方面,《一個戴灰帽子的人》首次突破已有的敘說框架,以個體的珍貴體驗,筆觸深入到每一個年輪每一個關鍵事例,突顯“這五年”普通國人惶恐不安的心理起伏線,完整地覆蓋了“這五年”風雨侵襲的範圍。這就彌補了原來史料作品在“這五年”上的空缺,給年輕的讀者提供了一扇不可多得、讀懂當代史的寶貴窗口。
 
  一段流逝的歷史階段,不怕籠統地評說、空洞地議論,最怕沒有充足的實證,沒有真實的內心坦露。《一個戴灰帽子的人》既充分地顯露了“這五年”的社會圖景,也呈現了作者一步一踉蹌的心靈折磨小史。我讀完之後有一種沁入心脾的涼意,有一種跌入人性深淵的痛感,更有感於邵先生題記中所說的“人間憂患誠如海”的浩瀚愁緒。今年的出版物中,像《一個戴灰帽子的人》這樣耽於深度反思的作品並不多見,它的測試歷史深度及人間溫度的稀缺品質也未被更多讀者認知,八旬作者寫作的良苦用心也沒有適時為人們周知,特別是如何被更年輕的一代讀者所理解和吸納。
 
  高齡作者在電腦前一筆一畫地敲打出來,其間的辛苦可以想象;一本好書的問世本身就頗費周折,作者和編者都有“把千言萬語交付它”的深意和托付。現在不少書籍讀之如浮水如飄葉,很難進入人的心思,邵先生的新著卻是值得花費時間去領會,從高遠的人性角度、悲憫的歷史空間去體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