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海上絲綢之路需消除東盟安全疑慮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中國-東盟關係發生變化後,部分東盟國家希望有其它國家來制衡中國的強勢外交,從而給了區域外大國絕佳的機會。美國自從奧巴馬當上總統後,極力推動“再平衡”戰略,重新部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經濟上它強力推銷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在軍事上則加強和同盟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及非同盟國(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的軍事合作,以及在太平洋部署其百分之六十的海軍力量。同時,日本長期經濟不振和被中國超越,激起了民眾不安的意識,使得政治上“右翼化”趨勢更加加強。日本右派的安倍政府傾向加強美日軍事同盟來抗衡中國。同時,同樣擁有“大國崛起”心態的印度也發展著它的“向東”政策,表示出了它對南海也有“利益”,必須參與一份。

  另外一方面,東盟國家之間的內部凝聚力也日益受到挑戰。部分東盟國家和中國的利益關係遠大於它們和其它東盟國家的共同利益,使得這些國家更加傾向於和中國站在同一立場,從而給東盟的凝聚力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總體而言,東盟國家就中國的立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依附中國的印度支那國家,如柬埔寨和寮國。它們基本上對中國採取bandwagoning(搭車)的政策,願意配合中國並希望在這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區域秩序中得到最大的好處。第二類是對中國疑慮較深,希望區域外強權(美日)能夠扮演更大的角色以制衡中國,比如越南、菲律賓等。第三類是前兩者之間的中間。一方面它們願意尊重和接受中國日益強大的地位,也希望從中可以得到許多好處,另一方面卻也不願意別的大國被完全排除在區域之外(如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印尼等)。

  可以說,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開始,中國-東盟關係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不過,南海議題對中國-東盟安全合作也並非完全是負面的。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議題反而顯示出雙方之間不斷溝通的重要性。比如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軍事外交活動並沒有因為雙方在南海議題上的爭執而停下來,甚至可以說過去幾年中馬軍事交流更有強化的現象,特別是2015年9月剛剛舉行了一個中馬就非傳統安全領域方面的聯合軍演。不過,在和中國軍方加強聯繫的同時,馬國軍方也和美軍進行高規格的聯合軍演。無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東盟關係不如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緊密。中國和東海南海鄰國的不斷紛爭,給中國外交帶來極大的壓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對這種局面的回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