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中評現場:“兩岸一家親論壇”成果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7-12-30 00:14:40  


寧波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鄧啟明(中評社 林艶攝)
 
  第三,辯證探討了台灣經濟的回暖問題。2017年台灣經濟增長率上修為2.58%,遠高於馬英九時代的保1、保2目標,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台灣經濟真正好轉,而這背後的動因又是什麼,是否是蔡當局“新經濟政策”、“新南向政策”的效果?王建民研究員提出,台灣經濟好轉主要是受世界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回暖的大氣候影響。雖然台灣經濟與自己比是增長了,但在亞洲四小龍中仍然是倒數第一,也沒有趕上亞洲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台灣經濟增長並沒有帶來民生的改善,讓島內民眾“無感”。蔡當局的空想經濟政策給民眾帶來新的痛苦。龐建國教授梳理了台灣經濟增長的動因,提出對大陸出口增長是台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大陸只要把自己發展好,加強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台灣企業只有提高自身產品的品質,才能牢牢地把自己嵌在大陸產業鏈上。

  第四,更理性、務實地看待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青年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推動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創業是中央對台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設立了53個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但鄧啟明教授對台灣在校青年和台灣社會青年的分類調查卻發現,願意到大陸創業的比例不到50%,明確表示不願意到大陸創業的比例近20%。不願意來的主要原因是“對大陸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的不了解”和“缺乏人脈”。未來,政策應更著力於: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往來,讓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能夠到大陸走走看看;多方位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與貫徹,特別要注重用新媒體、用台灣青年易於接受的渠道進行宣傳。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台灣青年的生活方式、社會心理客觀上存在差異,政策實施也存在“中央熱、地方冷”的不同步,再加上創業本身也有風險,所以劉澈元教授提出要加強對台灣青年創業的風險防範管控,適時建立退出機制,以免產生負面效果。林士凱博士也以台灣兩岸經營者俱樂部在推動台灣青年創業的實際工作為例,提出人脈、環境、資金是台灣青年創業的必備要素。

  第五,持續關注台資企業發展問題。台資企業是兩岸經濟關係健康發展的基礎紐帶,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核心元素。長期以來,大陸都高度重視台資企業的發展。但由於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台資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因此,要擴大兩岸經濟合作、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中關鍵一點是如何讓在地台資企業能夠有越來越來好的發展。我認為,台資企業的發展關鍵在於自身,“打鐵還要自身硬”。台資企業既要,也要善於把握大陸發展的新機遇。蘇美祥研究員從十九大報告中“大陸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個方面”入手,具體分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區域協調發展、全面開放新格局等為台資企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桑登平教授建議運用飛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區域內更多台資企業集聚,使台資企業構成完整產業鏈,實現區域台資經濟一體化。當然,大陸在扶持台資企業發展的同時,堅決反對有的台商到大陸賺錢,回台灣後卻支持“台獨分裂”,絕不姑息“綠色”台商。那麼,如何界定“綠色”台商、客觀、準確地辨識大陸台資企業的政治立場,難度極大。楊仁飛研究員分析了2016年台灣前500家營利事業向不同政黨“立委”捐贈政治獻金的情況,其中涉及到了在大陸投資的台企向民進黨、時代力量的立委捐款,我想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進展。

  第六,探索兩岸次區域合作模式。基於兩岸關係複雜、嚴峻,整體性推動兩岸經濟一體化,難度頗大。可行性路徑是先在局部區域開展熱點合作,然後逐步拓展。在目前兩岸次區域的合作模式中,夏金合作是最具可行性的。劉登鐘教授發現小三通成為兩岸人民往來的黃金通道,提出未來“廈金不要門”的合作願景。

  兩岸一家親論壇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閩南師範大學、中評智庫基金會共同主辦,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台聲雜誌社、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兩岸關係理論漳州研究基地為承辦單位,論壇主題為“十九大精神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