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中歐洲關係的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5-22 00:02:20  


中國既是歐盟重要的經濟夥伴、最大的商品供應者和銷售市場,也是經濟、技術的競爭者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趙光銳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5月號發表專文《中歐關係的新變化:人權外交、歐美協調及其限度》。作者認為,歐盟的對華認知正處於調整過程中。歐盟對中國的界定正在由原來單純在機遇與挑戰之間尋找平衡,向在不同政策領域的多元化定位轉變。歐盟現在認為,中國既是重要的經濟夥伴、最大的商品供應者和銷售市場,也是全球治理的對話者,還是經濟、技術的競爭者,制度和價值觀上的對手。這種多面性已經在其對華政策中有了一定體現。歐盟想繼續加強與中國在經濟方面的務實合作,但是出於對中國制度性挑戰的擔憂,意圖協調“跨大西洋價值同盟”,首先要在價值觀領域展現一種戰略自主和領導者的姿態,新的對華人權外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美國、歐盟是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三大中心,中歐關係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近期來看,歐盟對中國的界定開始呈現多面性的特點,在繼續將中國看作機遇的前提下,開始強調中國在經濟、政治和價值觀上的挑戰性,原來以務實為導向的對華政策出現了更強的價值觀因素。隨著拜登政府上台,美國加強了與歐盟對華政策的協調,歐盟也在一定領域和行動上作出了回應,未來的中歐關係將面臨更大的“美國因素”影響。跨大西洋的共同對華政策有其結構性障礙,中歐依然擁有發展穩定的戰略夥伴關係的條件,中國可以採取積極行動,主動塑造和引導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

  一、歐盟新的對華人權外交

  近幾年來,歐盟的對華認知正處於調整過程中。歐盟對中國的界定正在由原來單純在機遇與挑戰之間尋找平衡,向在不同政策領域的多元化定位轉變。歐盟現在認為,中國既是重要的經濟夥伴、最大的商品供應者和銷售市場,也是全球治理的對話者,還是經濟、技術的競爭者,制度和價值觀上的對手。這種多面性已經在其對華政策中有了一定體現。歐盟想繼續加強與中國在經濟方面的務實合作,但是出於對中國制度性挑戰的擔憂,意圖協調“跨大西洋價值同盟”,首先要在價值觀領域展現一種戰略自主和領導者的姿態,新的對華人權外交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2020年12月,歐盟仿照美國制定了《馬格尼茨基法案》,建立了歐盟全球人權制裁的實施框架,制裁俄羅斯和中國是該制度建立後邁出的第一步。中歐、中德之間早就建立了制度性的人權、法治對話機制,但是這次歐盟拋棄成熟的對話渠道,直接採取單邊制裁行動,是30多年來的首次,因而遭到中國堅決反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