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汪毅夫:台灣省有個陝西村

http://www.CRNTT.com   2022-07-08 00:04:33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作者 汪毅夫)近讀《台灣文物論集》(台北華岡書局,1984年6月再版本),見台灣學者陳漢光在《台灣冠籍地名的探討》一文裡報告說:“陝西莊。陝西,系陝西省名,台灣省內以此為地名者只一處。陝西莊在今彰化縣秀水鄉陝西村。附考:查今該處有馬姓,謂其族出扶風。按扶風即今陝西省鳳翔縣;但又謂其祖籍系來自福建省海澄縣。考之:族出扶風無誤,祖籍海澄亦無誤;猶一般閩南人遷台後之謂族出河南,祖籍福建。”這可能是有關台灣省陝西村的最早的田野報告:有採訪人的記錄和見解,也有報告人(馬姓居民)及其報告(族出陝西扶風,祖籍福建海澄)。《台灣文物論集》初版出於1966年11月,《台灣冠籍地名的探討》作年當不遲於1966年也。然而,陳漢光關於台灣省陝西村的報告似未發生影響。10餘年後,1976年9月,台灣省敎育廳督學徐秉琰從“彰化縣國民小學名錄”裡看到“陝西國小”之名,以身為陝西人而感關切。1977年6月,徐秉琰“請人帶去看看”。在彰化縣秀水鄉陝西村,徐秉琰的田野發現包括:村中有“烏面將軍”廟,村民謂該神明姓烏名面,本系陝西人氏;村落附近墓地裡標明墓主籍貫為陝西的有“數十座”;該村歷史已經300餘年,等等。徐秉琰的田野調查,引來村民“圍觀”,並於1978年得媒體(如台灣《聯合報》等)連篇累牘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黃典權在1978年6月29日寫成《從陝西村談到明鄭名將馬信》,該文刊於台灣成功大學歷史系史跡研究室《史跡勘考》1978年第6期,轉載於台灣省台北市陝西省西安市同鄉會(汪按,這是該同鄉會的全稱)《陝西文獻》第35期(1978年10月15日出版)。黃典權教授在文中說:“今年四、五月間,報章上有件台灣史事有關的重要新聞‘陝西村的發現’,《聯合報》刊載特詳,一連在4月27日、28日和5月1日發表了長篇‘專訪’和‘特寫’,把彰化縣秀水鄉一個小村的‘陝西’根源給找出來,這新聞獲得《聯合報》這樣重視,筆者私衷至表贊同,因為淺識所感早有所抒:‘鄭成功復台之舉,是中華民族一件光輝而偉大的全國運動’,他的部伍固然以其‘家鄉閩南人士為中心’,但他的著名幹部如‘林勝廣東人,王秀奇江南人,常壽齡松江人’,他網羅精英,不分畛域,‘集南北之所長’,‘有滿蒙回之協力’。聯合等報找出陝西村的根源,正為筆者淺識提供一條很有力的補證”。黃典權教授分析史料後認為,陝西村的“烏面將軍”應是隨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在當地領導屯墾的幹部,並認為鄭成功的名將、陝西人馬信“符合此選”。

  “陝西村的故事”曾在台灣廣為傳播,並曾編入小學課本。同“陝西村”一樣,台灣有許多“冠籍地名”。台灣的根在大陸,台灣眾多的“冠籍地名”就是一個集體的證明。

  附帶言之,寫作本文得友人M君協助,M君則借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9月出品的《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用“陝西村”一詞在該數據庫搜索,竟意外地得到173條記錄,包括台灣地區陝西籍各同鄉會的《西北雜誌》《陝西文獻》等刊的相關文章。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