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九二共識對兩岸和平發展的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3-06-11 00:02:41  


 
  在“九二共識”逐步形成的基礎上,大陸海協會出面邀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到大陸訪問。在汪道涵會長向辜振甫董事長發出邀請之後,辜振甫表示願意在新加坡同汪道涵會長見面。經過雙方的溝通,確定於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舉行。這是兩岸從1949年以來,首次以民間機構的代表的名義進行會晤,也是在“九二共識”形成基礎上推動了會長級別的互動,開啟了兩岸交流的新篇章。

  從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金門會談開始,兩岸逐步因應事務性磋商的需要,相繼成立了民間交流的窗口海協會和海基會,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相互定位。不可否認,1992年台灣“國統會”所通過的“八一決議”,台灣當局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強調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兩岸在一個中國的認識上,形成共識的最初交集點。

  “九二共識”的形成是雙方工作人員精心努力的成果,本應該可以沿著這一政治基礎大力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但是島內政治出現了巨大變化。李登輝在逐步掌握台灣政壇的實權之後,就急不可耐地亮出“台獨”本質。1995年6月李登輝因私竄訪美國,在康奈爾大學時發表講話,聲稱所謂“‘中華民國’在台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等等,公然打出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立場,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同年7月開始的半年多時間里,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進行了一系列的導彈和軍事演習⑥,打擊了“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1999年7月李登輝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拋出了“特殊兩國論”,企圖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改變成“特殊兩國”。這是台灣當局企圖改變台海現狀的最初舉動,破壞了兩岸和平交往的基礎。2000年3月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贏得島內選舉,為了化解陳水扁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尷尬,時任台灣陸委會主任蘇起於4月28日參加淡江大學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出一個新名詞:“1992共識”或“九二共識”,英文叫1992consensus。他認為,這個名詞指涉的是兩岸緩和經驗,基調是溫和的、善意的,同時也具有足夠的包容性,衹要說“回到九二共識”,大家都可以過得去。⑦由此,“九二共識”的這個專用術語很快就被廣泛接受。

  三、“九二共識”是以國體為基礎的政治共識

  “九二共識”本身是兩岸妥協的結果,通過淡化處理海峽兩岸政體內涵,去尋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國體共識”。在1992年的節點上,中國大陸對於如何處理兩岸問題的立場是清晰明確的,表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點被台灣當局所接受。這一共識雙方都能接受的部分,就是兩岸同屬於中國,中國大陸經常會進一步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當局的“八一決議”則更進一步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以上的說明都是在國體的概念範疇中的解釋,在這一“國體共識”中兩岸都堅守了一個中國版圖和主權的完整性,沒有涉及政體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