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月刊:台灣核能利用爭議的未來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2-26 00:02:17  


 
  2014年4月15日,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公開宣布自22日起禁食,要求停建“核四”,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關注。2014年4月27日,國民黨當局被迫發表“兩點共識”,包括“核四一號機不施工、衹安檢,安檢後封存;核四二號機全部停工”、“承諾儘速召開全台能源會議,以確保未來供電無虞”〔4〕。“核四”於2015年7月起進入封存狀態。台灣當局編列“核四”相關預算纍計達2,838億元,截至2014年已執行2,829億元,仍未發出一度電,淪為政黨惡鬥犧牲品〔5〕。

  (四)“公投”之下社會撕裂、無共識(2016-2022年)

  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隨即成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統籌制定“能源轉型政策”。2017年6月,台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正式公布“能源轉型路徑規劃”,提出以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的再生能源發展方向為規劃原則,於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20%、燃煤30%、天然氣50%”發電結構及“非核家園”目標〔6〕。但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加上核電廠退役使基載電力銳減,大幅增加電網風險管控難度,導致台灣多次爆發全台大停電引爆民怨,國民黨等在野黨派趁機發起“公投”,試圖限制民進黨推動“2025非核家園政策”。但經歷2018“以核養綠公投”、2021“核四商轉公投”後,台灣社會仍未在核能利用上達成共識,民意撕裂,高度對立。“以核養綠公投案”通過,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核能發電設備應於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但並未約束民進黨當局不可推動“非核家園”〔7〕。2021年12月,藍綠將“四大公投”操縱成基本盤對決,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強推“四個不同意”,最終包括“核四商轉公投”在內的“四大公投”皆未通過。

  同時,核廢料處理亦無具體路線圖,衹是一味拖延。2017年2月,台灣當局原子能事務主管部門要求台灣電力公司應於3年內完成集中式貯存場,否則逐年開罰3000萬元;若沒有找到更好去處,蘭嶼十萬桶核廢料應於九年內搬回三座核電廠及位於桃園的核能研究所〔8〕。實際情況是,台灣電力公司並未在2020年2月前完成貯存設施選址,且新北市和屏東縣均反對將蘭嶼核廢料遷至核電廠內〔9〕。據台灣當局原子能事務主管部門統計,截至2023年5月,核一、核二、核三電廠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現況分別為44,922桶(1桶等於55加侖)、59,271桶、9,960桶,共計114,153桶;蘭嶼廢料貯存場貯存有100,277桶。

      二、2024台灣“大選”中核能利用博弈加劇緣由

  2024年台灣“大選”中,藍綠白等各方圍繞核能利用議題展開激烈博弈。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堅持“2025非核家園”政策,但也提出“核電緊急備用說”“未來不排除核能”等政見〔10〕。國民黨、民眾黨猛批民進黨當局能源轉型失敗、“2025非核家園”跳票,支持核電作為過渡能源繼續發揮作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提出“以綠永續、以核減煤、邁向無煤、以氣承轉、節能優先”的能源政策,支持“核一”、“核二”、“核三”在檢修無虞下重新運轉,“核四”成立安全委員會,在安全無虞下重啟〔11〕。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強調能源政策不應被意識形態綁架,認為核能是過渡期所需,應待再生能源發展增加後再停掉核能,支持“核二”“核三”延役,“核四”進行安全總體檢後再決定是否重啟〔12〕。核能議題熱度持續發酵雖有基於選舉利益的政黨操弄,但背後更多折射的是台灣社會對民進黨能源轉型失敗、電力系統韌性差、經濟發展受限等問題的不滿與擔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