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王綏琛:陳凱歌的問題所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2-26 08:58:32  


 
  他分寸掌握得很好,通過遵守和維護自己的界限,他建立起他的尊嚴。這種尊嚴又如此收斂、內斂,不事聲張,絕不帶有絲毫挑釁的意味,後者僅僅是一個自卑或自暴自棄的人所為。兩人之間的張力就這樣一點點建立起來,平等則建立在張力的基礎之上:有對抗也有讓步,有抵制也有合作,有競爭也有分享。與其說這是 “一部勵志的電影”,如許多人所說,不如說這是一個有關平等的故事。這位平民矯正師以他從容、尊嚴以及幽默,喚起了國王平等待人乃至待己的感覺,喚醒他人性中柔軟自然的一面,借此喚回他伸展自如的舌頭。顯然,這裡的“平等”,不是通過處在“較低”位置來實現,像在陳凱歌的電影中那樣,而是平等地尊重不同身份的人們,較低身份的人們同樣有著自身不可侵犯的尊嚴。

  當然在某些時候,會令這位約克公爵後來的喬治六世感到不滿。這種情況下就得靠這位大人物的悟性了。他若是天性愚頑,別人的話什麼也聽不進,那麼任何人無計可施。然而正如矯正師沒有什麼特殊的屬於 “平民的人性”一樣,這位錦食衣帛的人物也沒有所謂特殊的屬於“大人物的人性。”在恰當的引導下他終於開了口。小時候因為左撇子、因為膝蓋外翻被嚴重糾正過,他的奶媽對他甚至非常惡劣,這些都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來創傷。對他的口吃,家庭成員從哥哥到父親,也採取了嘲笑或不能容忍的態度。

  他們吵翻過不止一次,病人不止一次離開。有時候是因為失去信心,但是每次又主動返回。當他繼位之後,再次來到矯正師的寓所,以英國人特有的含蓄表示道:“等待國王的道歉,可要耐心等上好久。”矯正師的訓練稀奇古怪。除了“不顧體面”做各種肌肉放松的訓練,還有故意激怒病人,讓他感到需要發火,需要罵人,讓他發現在罵人的時候他居然一點都不結巴。於是觀眾們就在銀幕上看到了這位 “史上最莊重的國王”(為了克服結巴不得不放慢語速),在矯正師的引導下臟話成串地飛出,罵得十分在行。它們所帶來的一個麻煩是,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時,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R級(限制級,17歲及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人陪伴才能觀看)。哦,這在中國人看來多麼冤枉啊。其中愛德華八世毅然投入已婚女人辛普森夫人的懷抱,居然一點沒有鋪張渲染。基本上可以想象,這個題材如果落在現今中國導演手裡會是一個什麼狀況。

  整個二戰期間國王喬治六世發表演講,都有這位語言導師陪伴在場。影片結尾描繪他在戰爭爆發時的九分鐘講演令人動容。國王站在麥克風面前,矯正師像指揮一樣,站在國王面前,流暢地指揮著國王口裡吐出的那些詞,像指揮一個樂隊。他們配合默契,完成了一項可以載入史册的演說。在這位國王的個人簡歷上,人們沒有忘記寫上尤其是在戰爭初期,他如何發表了鼓舞士氣的演講。

  國王的毛病並沒有根除,影片的結尾仍然留有餘地。隨著這部影片的上映,最近有消息說,丘吉爾當時曾下令英國廣播公司對於口吃國王的演講進行剪輯,掩飾國王這個令人遺憾的缺陷。當時沒有磁帶,只有金屬唱片,整個工作很複雜,但是一切進行得順利。那肯定是矯正師的工作之後第二道工序了。這位丘吉爾先生在影片中也有出現,他告訴國王喬治六世,他本人原先也結巴,於是發明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嗓音。

  當影片中的老國王對他的兒子說起時代變了,從前的國王只需要騎在馬背上,現在卻需要對著麥克風像一個演員那樣爭取他的臣民,令人想起另一部英國影片《女王》(TheQueen,2006)。這部影片的故事起因是戴安娜王妃車禍去世,焦點在於皇室如何在民眾的壓力之下調整自己的態度。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坦誠、及時地向皇室傳達了民眾的憤懣,幫助女王伊莉莎白了解輿情,令她最終來到民眾當中公開悼念戴安娜,重建她本人及王室的聲望。這部片子中喬治六世的妻子已成一垂垂老者,與《國王的演講》中的海倫娜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尚在人世,並且所採取的是深景深的手法,造成一種接近紀錄片的效果,因而這部片子最初看起來是一個活脫脫的山寨版,令人難以置信。只是隨著劇情的展開,才顯出它風口浪尖的尖銳性。據說女王本人看過這部影片,對於如此塑造她本人,她寬厚地表示“挺有意思的”。涉及如此重要國家領導人的題材,在他們那裡顯然沒有經過報批,後果也不十分嚴重。2010年傳出,布萊爾的回憶錄《旅程:我的政治生涯》中,他抄襲了電影《女王》中的某些台詞。

 (崔衛平,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藝理論和當代中國先鋒文學,近年來同時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