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地方官員為何排斥台灣行善者?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09:37:52  


 
  張平宜:第二個夢是把初中建起來,目前還在奮戰中,因為一直要不到老師。兩年前政府出資蓋了3棟樓,只要有老師就能開課,如果今年9月再要不到老師,校舍又要空一年,現在我仍在為這個事發愁。

  小學生畢業後,有些孩子不再讀書,有些走很遠的路去其他地方上初中,經常被打被罵“癩子娃”,因為基礎不好又受欺負,好多孩子中途輟學,老師還說他們“人格有問題”。如果有專門的學校提供給他們一個安全溫暖的環境,我想就不會這樣。在我們小學,上學晚、年齡大、基礎差的學生不會遭到歧視,大家在一起快樂學習。

  京華時報:為讓孩子完成學業,你常要“搶孩子”?

  張平宜: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擾。當地結婚年齡早,不少人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子。一些父母覺得上學沒用,叫子女回家幹活或出去賺錢。現在村裡有了電視,誘惑比以前多,一些學生看到在外打工回來的人穿漂亮衣服,很羨慕,也想退學打工。

  每少一個孩子,我就像一個逼孩子上學的“惡婆娘”,衝到家裡要求他回來上課。我會給孩子父母講道理,希望他們看遠一點。我認為,讀書是種天分,並非人人適合,但每個人都應享受義務教育,具備基礎素養,這9年裡學到的東西,能讓孩子的後30年過得更有尊嚴。

  京華時報:你希望孩子們在學校學到什麼?

  張平宜:學校重視品格教育,每個孩子都要背《弟子規》,我希望他們有最基本的禮貌和素養。我不會對孩子說“讀書是你的一切”,而想讓他們在這裡感受到溫暖和愛。孩子們喜歡唱歌跳舞,總是搶著拍照,衝鏡頭微笑,很少自卑和害怕。

  因為自然條件限制,麻風村有長期養成的陋習。剛開始,我只要一接近孩子,身上立馬會被跳蚤咬出幾十個包,大部分孩子都不穿內褲。為改變他們的衛生習慣,學校給每個住校生發了兩條內褲,規定他們每天刷牙洗臉、每周洗一次澡、飯前洗手並檢查指甲等,著重培養孩子的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意識,另外還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不能結婚。

  京華時報:怎麼幫助畢業的孩子融入社會?

  張平宜:這是我的第三個夢,也是最終希望,就是孩子們能走進普通人群,自食其力,成為一個有競爭力,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為其他地方很難接收他們,所以我讓第一批初中畢業生進入我弟弟在青島開設的工廠,開創半工半讀模式,繼續“職訓教育”。

  這批孩子一共26個,按我嚴格制定的計劃工作和學習,主要學英語、計算機等實用基礎課程,另外也可選學國際貿易、會計等進階課程。在廠裡,他們不隱瞞身份,有工人看他們不順眼,打架事件時有發生,他們對生活也有不適應和迷茫。我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規劃自己的人生,還給他們上電影課、舞蹈課,畢業舞會上我們還一起跳倫巴。

  兩年裡有孩子中途走掉,最後11個人畢業,簽約成為正式職工,做得好的一個月已能拿到4000元工資,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我一直覺得人生是精彩的,特別希望這些孩子快快樂樂過一生。

  這份工作不會那麼快停止,因為麻風病人仍受到歧視,社會的基本認知和常識仍需建構。我希望麻風村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回到社會,過幸福生活。

  京華時報:這些年當地政府在麻風村做了哪些工作?

  張平宜:我們建成國內麻風村第一所正規學校後,引起不少媒體關注,社會輿論也促使當地政府將更多關愛的眼光投向麻風村。最讓我高興的事是,2005年涼山地區的麻風村告別 “幽靈村”的歷史,成為正式的行政村,人口普查也第一次走進村子,孩子們終於能申請戶口,有了身份。

  2007年國家投入扶貧資金,當地政府在村裡修水泥路、做引水工程、修繕房屋、給村民增加補助,並建學生餐廳,蓋中學校舍,這些都讓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京華時報:在麻風村大家怎麼看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