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為何沒有徹底反省侵略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3-01-27 10:36:20  


 
  “輸給亞洲的意識淡薄”使日本人只作有限度的反省

  日本對外即便表示反省,但經常只是限度的表示歉意。為何日本慘遭失敗後,為何沒有徹底地反省,沒有萌生對亞洲國家的罪過感?這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人輸給亞洲的意識十分淡薄。

  竹內好在1949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日本人沒有敗給中國的實際感覺。那是為什麼呢? ……日本是向聯合國投降的,而當時的聯合國主要是英美中蘇。日本只是向其中的美國低頭服輸的感覺強烈些,對蘇聯也是如此。特別是,日本敗給中國的實際感覺非常淡薄。若問原因何在,可舉各種複雜的理由。主要理由是美國占領了日本,再有一個條理由或許就是對中國的蔑視吧,總認為日本不可能敗給中國的。從軍事力量來說確實如此,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日本遠遠超過中國。日本人的理解是,因為美國擁有壓倒日本的軍事力量,日本才戰敗的。”

  日本人連敗給中國的意識都沒有,又談何徹底反省?事實上,即使今天日本人“敗給中國”、“敗給亞洲”依然非常淡薄。作家石川好在1995年發言表示“日本敗給了亞洲”,就招致蜂擁而來的抗議,說什麼:新年伊始別說這種低三下四的話”。

  美國的扭曲宣傳和中國的兩分法“免除”了日本國民戰爭責任,也令其缺乏反省

  日本國民對戰爭缺乏反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美國和中國推行的戰爭責任“兩分法”——戰後初期,美國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將戰爭責任推給“日本政府”和“一小撮戰爭狂人”,免除日本國民的戰爭責任。60年代毛澤東要求“要分清同日本人民的關係和同日本政府的關係,兩者是有區別的。”

  但日本國民真的沒有戰爭責任嗎?或者說其戰爭責任很小,已經到了不需要刻意提出並反省的程度了嗎?顯然並非如此。中國社科院日本所日本問題專家趙剛曾如此批評上述荒謬的“兩分法”:“如果對日本近現代歷史稍作分析,便不難看出這種看法的片面與幼稚。“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派遣小西行長、加騰清上侵略朝鮮,妄圖遷都北京爆發的戰爭;公元1894年日本出兵侵占朝鮮,偷襲中國海陸軍發動的甲午戰爭;公元1904年日本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在中國境內挑起的日俄戰爭;以及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這些歷史上非正義的侵略戰爭,有哪一場沒有得到過日本國民狂熱支持和擁護?若沒有多數日本國民亢奮高漲的積極響應,這些戰爭能如此大規模地開展嗎?”

  日本人不斷被追究責任,“受害者意識”漸成主流,“加害者”成了“受害者”

  當責任被免除後,日本國民的“受害者”意識卻逐漸形成。

  戰後初期,缺衣少食的悲慘生活,四處流浪的戰爭遺孤,還有給幾代人造成後遺症的原子彈災難,以及戰備投降後的屈辱感,令日本國民極容易產生受害意識。再加上60年來,日本不斷地被追究作為加害者的責任,時間長了也加劇了這種“受害者意識”。而且,時過境遷,戰後出生的年青一代已經不了解二戰對亞洲國家的傷害,他們開始說:“究竟要追究到什麼時候,是不是可以了結了呢?” 核武器和導彈,朝鮮人綁架人質、研製核武器和導彈,中日釣魚島爭端,這些到讓日本真的“受到傷害”,從備受責備的“加害者”變成了可以指責他人的被害者,於是日本一直被抑制的民族主義由此噴湧而出了。

  問題還在於,日本國內右翼迎合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借題發揮發表“妄言”,如此又激起了中韓等國的抗議,而這些反日的情緒再次反過來刺激了日本國民,如此一來,惡性循環。

結語

  了解中日之間對這場戰爭的認識差異,將有助化解兩國之間的歷史症結。平息仇恨,擺脫過去重新開始,這是面向未來的選擇。但是真相必須和寬恕結伴,正義要與和平相連,沒有真相和正義,未來或許重蹈過去之覆轍。(來源:騰訊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