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調整區域經濟結構與布局推進城鎮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2-13 08:29:26  


 
  (三)發達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大城市病問題顯現。

  在人口集中、投資投機以及消費的推動下,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 高企的房價推動消費品價格上漲。交通擁堵促使大比例財政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北京的汽車保有量將突破500 萬輛,耗用了大量的資源。據環保部發布的《2011 年上半年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顯示,北京等45 城市空氣質量超標。

  大城市消耗著巨量的電能、天然氣、煤、燃油等能源,此外,生產生活垃圾和廢水面臨巨大的處理壓力。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已降至100 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 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的1/10,缺水形勢異常嚴峻。

  二、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問題的對策

  文章提出,(一)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帶動欠發達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長期以來, 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粗放擴張,物質資源消耗大而效率不高。經濟轉型不是簡單的經濟布局轉換,而是要求技術創新,沒有新技術革命就不能給中國經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北京關停了高污染高耗能的老首鋼,在河北曹妃甸通過生產技術、流程和管理的大量技術革新、升級和優化,新建了一個綠色的高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的新首鋼。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吸引了相關配套行業的投資聚集和就業。

  (二)以創新推動資源禀賦地區的產業升級。

  資源禀賦地區的資源開發要提高技術含量,向深加工方向發展,而不是簡單的資源輸出。要不斷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造高附加值。

  (三)加強人力資源教育培訓,提高就業技能,合理分流人力資源。

  經濟轉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型人才,更需要創新型、領軍型的專家人才。發達地區出台各種優惠、鼓勵政策吸引高素質人才落戶,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對人力資源進行重新置換,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就近分布在人力資源輸出地區,既緩解了發達地區人口壓力,又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保障,提高安居樂業的保障能力。

  建立城鄉醫療、教育、文化幫扶機制,加強財政支持力度,政府和社會共建基礎設施,從業人員由發達地區培訓輪崗等制度。社會事業水平提高將會有效回流在發達地區從業而未能安居者,並能帶動投資與消費。平衡收入分配, 首先要加大社保制度以及財政轉移分配的力度。其次是減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鄉差距。

  (五)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化。

  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加強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業合作社,改變目前以家庭為單位先生產後找市場的落後局面。要依靠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做訂制農業、規模化的現代農業,農民把地租給合作社統一管理,農民又在合作社工作,使農民成為農業產業工人,收獲後按比例分成。

  農業產業將是未來的大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待開發資源。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是中國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科學調整經濟結構與布局,改善民生,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緩解特大城市壓力,預防和治理“城市病”,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