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傅佩榮:儒家讓我真誠做人 活得有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2 13:41:19  


 
  傅佩榮:是的。“人生”這兩個字,每一個人都會有興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也希望自己的人生經營得非常好。

  哲學對許多人來說是比較抽象、空洞,好像很遙遠的東西。但另一方面,就因為這樣子,才會覺得想要人生從一個比較高的整體的角度做一個了解。

  我們對哲學的認識往往是一些格言,比如笛卡兒說過“我思故我在”。為什麼說“我思故我在”,不說“我在故我思”呢?我們會想這些哲學家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蘇格拉底說過“沒有經過自省檢討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

  你偶爾聽到這話覺得還蠻有道理的,人生如果沒有經過檢討,到底我是過誰的生活呢?過父母安排我過的生活還是別人的生活,這時你就會想到底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呢?類似哲學家的話很多。

  如果講到我們自己的傳統,像你聽到老子說,他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家裡邊都是金玉的話,恐怕守不住。你想想看,很多人有錢,不見得能超過三代。就覺得這位哲學家講的話有他一定的道理。所以,把哲學人生配合起來,很多人覺得用很扼要的方式把人生做一個總結式的說明,然後對於自己未來會有一些參考價值。

  哲學基本上對過去的經驗都設法了解,現在都叫理性的反省,哲學在西方稱為“愛好智慧”,這種愛好是一種理性的反省,找到對於人生最扼要的說明。

  第三步是針對未來。比如我過去的經驗總結了,現在的反省非常嚴密,就知道我將來該怎麼走這一生才不會浪費,大概可以這樣說明。

  主持人:傅老師,有一位網友在問,可能也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

  網友:您覺得哲學到底和我們的人生能建立怎樣的一種關係呢?如果我讀了尼采、蘇格拉底、孔子,但是他們到底能給我的人生什麼有用的東西呢?

  傅佩榮:每一個人只能活在現在,比如我今年幾歲,我只能把過去跟今天為止所有的生活經驗做一個總結。但是哲學是對人生經驗做全面的反省,怎麼辦呢?我現在還年輕,我將來還有很遙遠的時間要慢慢去度過。所以,我就要設法去了解別人老的時候在想什麼,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時候又有什麼樣的心得。我們要設法把人的生命從生老病死,其它方面,包括像喜怒哀樂情緒的反映,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人生所有的經驗不一定你要自己遭遇,要從別人的素材裡找到線索,這樣你對人生經驗才可能做全面的反省。

  並且你全面反省的時候,還是受制於你現在的生活經驗。比如我在教書的時候,教到孔子的思想,學生考試都考得很好。你問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他知道四十歲是沒有疑惑,但是你問他什麼是迷惑,他真的不知道,因為他才二十幾歲。孔子四十而不惑,你20歲怎麼知道40歲的迷惑?

  人可以學哲學,就在年輕的時候知道人生全部可能的情況,將來自己面對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參照點,可以對照來看,就是我自己過的人生只能有一種版本,但是其他人提供各種不同的版本,把它對照起來以後就更容易看清楚自己這一生應該怎麼去做選擇,應該怎麼過。

  哲學的三個層次

  網友:我非常喜歡哲學,但是我一直無法給哲學找到一個準確的定義,你有沒有什麼辦法?

  主持人:我記得我學哲學課的時候,說哲學是揭示世界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是不是這樣一個定義(笑)?

  傅佩榮:你如果說“哲學”這個詞在西方希臘時代出現,它的原始定義,“哲學”這個詞philosophy,它的原文是從希臘文過來的,叫做“愛好智慧”。你一講智慧,就比較複雜了,我們一般是分三個層次。首先,感覺很冷,覺得很愉快,這是感覺。第二,你把你掌握的信息整合起來變成知識,比如我現在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是古人無法了解的。但是這種知識是分而不合,每種學科都有不同的知識。第三叫做智慧。

  你從信息、感覺到知識、智慧是三個層次,到智慧的時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我們前面說到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因為牽扯到反省和根本。你如果說這樣講太抽象了,但是它會落實到你的生命裡,你看任何事情不只會看現在。

  比如我現在把座位讓給老人家,這個動作我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讓座?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畢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你有哲學的思想,就想我將來也會老,也需要別人讓座,但是沒有人保證你現在讓座給別人,你老了別人會讓座給你。但是你讓座,知道這個道理。人跟人相處的時候這個模式是比較合理的,你這樣做當下是比較心安理得,不能想到將來。這是你懂得這個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跟比較年輕的朋友說你要懂人生的道理,這裡就有哲學的含義在裡面。所以,你說人生的智慧,它歸結為你生命裡面不同的抉擇。所以,我常常用三句話來描寫哲學:第一句,培養智慧,這跟西方的傳統很接近。第二,發現真理。因為人常常發現變化的事物,覺得非常迷惘,你就要發現變化背後有沒有不變真實的東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後的真實,讓你知道這些變化有來源,有歸宿。第三,驗證價值。價值不能離開主體,不能離開你我他每一個人。

  你前面培養智慧,然後發現真理,然後去驗證價值。這樣就會使生活產生具體的改變,懂得自己往哪裡走,就像在航海的時候我有指南針,別人說這個路線不好,但是我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選擇。人最怕不知道,這樣選擇是受風氣的影響,受別人的影響,甚至是別人的操縱,結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後不見得是我願意走的路。

  所以,哲學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題材。你在生命的階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轉折點、重大的痛苦、罪惡或者是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你特別需要能不能有一個方向讓我知道我這樣做是對的,或者給我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讓我可以改變生命不同的路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