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人心理傾向剖析

http://www.CRNTT.com   2021-01-24 00:04:32  


 
  “哈日症”還有一個很典型的症狀,就是寫一本《我得了哈日症》還不忘在“後記”的末尾狂熱地呼喊兩遍“‘哈日萬歲!’‘萬歲!’”〔22〕

  哈日心理影響所及,不僅政治人物親日媚日,以媒體為代表的社會文化也熱衷於對日本文化的抄襲。哈日現象經常在報章雜誌引起熱烈討論,標榜日本,成為時下男女追逐的焦點,不論在衣著、手機、明星等方面,甚至現在更延燒到電影,甚至日式鬼片等都成為台灣電影界的新寵。一些影視文化作品,也經常以一種懷舊的心情描摹日據時代田園牧歌式的所謂“榮景”,甚至追憶昔日台日間所謂的“美好情誼”;一些學校辦校慶,都儘量要拿出日據時期的資料做文物展示,以此來證明日本為台灣做了不少貢獻。

  有的人對台灣人這種美化日本殖民、哈日甚至媚日的現象感到大惑不解,習慣性地指責其“數典忘祖”“認賊作父”,卻完全不情願去探究背後的原因。近年來網絡中流傳一個說法,認為光復以後留在台灣的日本人有 200萬之多,以此來解釋台灣哈日媚日背後的原因,一般認為是誇大其詞的說法。其實早在1990年代中期台灣曾經出版過一本著作,對台灣的人口變遷情況做過深入的研究,該研究認為,日據時期日本人來台數量和所占比率隨著時間持續增長,到日據時期末期,日本移民約占全台人口的 6%,也就是大約不到40萬人。〔23〕這一數字與流傳的 200萬的數字顯然相差甚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日據時期日本移民的人口數量與比例較小,但所造成的影響卻相當深遠且複雜。

  我們看到,“台獨”精英一直試圖普及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殖民統治有功於台灣,日本人促進台灣現代教育,推進了台灣的現代化,開創了台灣工業時代。日本殖民統治被合理化,甚至美化,“頌殖、戀殖”現象日益普遍,〔24〕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台灣青少年的民族、國家意識。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普及另一種觀點,就是認為一旦台灣的統治者心中是以整個大中國為母國時,就會開始掠奪台灣以供應中國的發展,必要的時候,更可以把台灣賣給任何人。美化日本與詆毀中國是一體的兩面,背後反映的都是這種心理扭曲和情感錯置。

  綜上所述,親美、哈日、厭中反映了台灣民眾對中美日的好感程度,它泛在於民間,影響不可小覷,它是一種邏輯起點,不自覺地驅使台灣人時常進行與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的關係再梳理,明確誰是朋友、誰是敵人,並再次劃定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和邊界,從而影響地緣政治生態的重塑,不僅如此,它也會通過一系列模仿和學習,影響台灣人自己的價值取向和重塑台灣的社會文化,甚至因此強化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毫無疑問,這種心理傾向本身就自帶勢能,必然在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過程中發揮惡劣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