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歐美對華認知不同調

http://www.CRNTT.com   2021-11-16 00:03:02  


 
  歐洲媒體普遍對此事甚為憤怒。法國《費加羅報》網站9月18日發表題為《拜登-特朗普:兩個總統,同一個外交政策》的文章,文章稱,“拜登在上任不到9個月的時間裹並沒有徹底打破特朗普時期的外交政策。恰恰相反,拜登微笑著成為一名保護主義者和孤立主義者,傲慢地對待自己的盟友,與前任的差異遠沒有他的外國夥伴所希望的那麼大。幾個月來,從中國到阿富汗,從古巴到伊朗,兩任美國政府之間出現了一種奇怪的連續性,哪怕是更禮貌的語言和更傳統的方法也幾乎掩蓋不住這種連續性”。文章又稱:“華盛頓宣布成立將法國排除在外的太平洋英語國家聯盟,並導致法國為澳大利亞建造潛艇的大合同告吹,但最重要的是巴黎受到的輕視。這提醒人們,拜登對待歷史盟友的方式和特朗普並沒有那麼不同。對古巴重新實施制裁以及維持特朗普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是兩位總統之間令人不安的其他延續。拜登甚至對俄羅斯更加通融,同意在波羅的海修建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損害烏克蘭的利益。在貿易方面,拜登也繼續實行特朗普決定的大部分保護主義措施。大部分針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鋁徵收重稅的政策仍然有效。”而據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網站9月17日報道,“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新的印太防禦聯盟引起了歐洲的強烈不滿。在布魯塞爾,人們懷疑在特朗普時代結束後,美國政府是否認真對待地緣政治舞台上的新合作”。〔3〕

  二、美歐之間不同調的跡象早已有之

  此次澳大利亞潛艇購買案的要害在於,當2016年澳法兩國最初簽署協議時,被認為是法國取得的一項“世紀大單式”的成就;而這一次事件的發生卻是以法國與歐盟為一方,英、美、澳大利亞為另一方,雙方在沒有任何溝通與咨詢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狀況。正如學者Ralph Schoellhammer所指出的那樣,現在歐洲的基本局勢是,英國已然脫離,德國幾乎全心全意在其內部事務,對其對外關係並不十分關心,因此法國在對外關係方面地位提升,法國的對外關係,基本就等於歐盟對外關係的主軸,美方此舉,不僅是以雷霆手段將法國排除於印太區域之外,也等於是同時將歐盟排除於印太區域之外〔4〕。

  其實,正所謂“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美歐之間不同調的跡象早已有之。

  早在2020年4月,學者David Whineray 就已經撰文指出,不管是誰贏了2020美國大選,美歐之間關係大概率都會持續緊張,和顯現出一種不夠友善的氣氛。Whineray發現,在華盛頓活動的歐洲資深外交官們基本都有一個共識,即特朗普表現出的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以及要求歐洲分攤美國肩上責任等,其實都是代表著一種更普遍的美國人對世界格局與美國所扮演角色看法的轉變〔5〕。再往前推,Marianne Riddervold等人在2018年的研究已指出美歐之間在國際事務、制度框架乃至於規範準則等各方面看法與立場上的分歧都越來越大,美歐間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基礎出現了裂痕,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裂痕甚至可能會繼續增大〔6〕,歐洲在發展相對較為自主獨立的政策體系(autonomous policy)〔7〕。在2021年1月,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頗顯樂觀的民調,顯示84%的法國受訪民眾、84%的德國受訪民眾和72%的英國受訪民眾都對其國家將在拜登時代展開的與美關係表示樂觀,同時79%的德國受訪民眾、72%的法國受訪民眾和65%的英國受訪民眾表示對拜登政權有信心,同時69%的德國受訪民眾、67%的法國受訪民眾和57%的英國受訪民眾認為在拜登治下美國在對外政策方面將會有較為顯著的進展〔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