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能源主權、能源安全與中國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00:03:29  


 
  (二)世界能源問題既是經濟和發展問題,也日益成為牽動國際形勢和大國戰略的重大政治和安全問題。能源問題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能源安全關係到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生存和發展。在當前和今後的較長時期內,石油和天然氣仍將是最重要的能源資源。雖然國際油氣資源前景謹慎樂觀,但因為受到大國干預、地區熱點、國際投機等諸多因素的深刻影響,油氣生產和運輸等環節受到嚴重制約,國際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十分明顯。因此,能源戰略尤其是海外能源安全問題均已經提到世界各國的重要議事日程,尤其是各大國不斷加大力度爭奪石油資源和時常。能源問題與大國爭奪、地緣政治、地區利益和民族糾紛等矛盾相互交織,成為牽涉到國家戰略經濟和發展利益以及總體對外戰略的多層次的政治和安全問題。圍繞激烈的能源競爭和能源安全維護,在能源消費國、消費國與生產國、生產國與生產國之間也不斷發生複雜的矛盾和鬥爭,進而可能引發國際政治、外交和軍事衝突,比如,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大國或大國集團近年來在中東、中亞、非洲和拉美地區展開的角逐和互動,無不帶有能源爭奪色彩,美國和俄羅斯在中亞和裡海地區,在油氣勘探開發、出口管道建設等方面的鬥爭尤其引人注目。

  (三)諸多內外因素交織和攪動,進一步突出了能源蘊藏豐富的國家的重要地位,使國際能源安全形勢更加嚴峻。能源生產和消費國對能源安全的理解有所不同,產油國希望油價保持在適當高水平還是以利於其經濟發展,而消費國則希望以可以接受的價格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鑒於世界石油總量相對充足,生產和消費雙方的需求在常態交易狀況下應可望滿足。但世界經濟發展強勁、地區形勢動蕩、大國激烈爭奪、產油國形勢不穩、國際投機商炒作等諸多因素及其互動,嚴重威脅國際能源安全。近年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連續穩步增長,日本經濟走出衰退並恢復增長,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各大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增長明顯加速;由於2001年以來具有濃厚石油財團支持背景的布什政府極力推行新保守主義,單邊主義和黷武心態強烈,領銜發起“反恐”並相繼發動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對伊朗持續進行軍事威懾,導致國際形勢和地區局勢發生劇烈變化,中東、中亞、非洲等石油豐富的地區廣受衝擊,原來就很脆弱的地區局勢更加動蕩;而具有大國操縱影子的國際石油炒家和巨商則趁機不斷興風作浪,哄抬國際石油價格,從中謀取暴利。種種因素使國際石油價格從2001年初的10多美元/桶驟然攀升到2005年的70多美元/桶並持續發展,2007年10月更是達到98美元,2008年6月 逼近140美元,2005年9月一度跌破60美元。短期內世界能源豐富國家的地位和影響急劇突出出來。同時,全球油氣開發過程中的許多重大風險,如資源國法律政策變幻、資源國政權更迭、資源國內部動亂以及大國勢力介入、恐怖主義威脅等也嚴重威脅國際能源安全。[9]

  (四)也要對油價可能的大跌保持警惕和準備。是否國際油價將持續飈升?是否油價將持續高企、無法下降並回歸了?不會。人們最大的擔心是經濟增長使石油價格無法下降。俗話說,“月滿則虧,月虧則盈”,高低互換的規律在油價走勢中不止一次得到體現。上世紀70年代,阿拉伯國家發起的“石油戰爭”導致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然而,儘管隨後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很快,增量以倍數計,對石油的需求勁頭強勁,但到90年代甚至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前,國際石油價格卻長期徘徊在10-20多美元每桶之間,石油價格不僅沒有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而成正比例上升,反而出現大幅度下滑並長期低迷。所以說,經濟增長不一定必然導致油價攀升。非經濟因素在國際油價瘋長中起了主要作用,經濟增長拉動能源需求帶來的影響有限。國際石油價格猛漲,與布什政府8年來的中東戰略、反恐戰略打破地緣局勢平衡關係最大。隨後帶動了石油消費心理憂慮與恐慌、投機商趁機大肆炒作,加之布什政府放任美元貶值、世界經濟發展等因素,才推動了油價幾年內出現詭異的飈升態勢。所謂能源枯竭說純粹是炒作,2003年沒有炒作國際石油短缺和枯竭,怎麼幾乎突然之間全世界都在大叫石油短缺、枯竭了?對這種重大轉折稍微細想,不難得出比較理性和清醒的判斷,其中必有緣故,不要被當下流行的一些浮躁或誤導論調牽著鼻子走,更不要上了國際能源投機商的當。今後2年左右仍有回歸正常低價(40美元每桶)的可能。面對短期內油價的瘋狂暴漲,就象應對股市、房市、期貨交易一樣,世界各國在應對高油價的同時,應該對可能的油價大跌保持必要的警惕和準備。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國能源戰略的借鑒意義

  世界大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制定能源戰略、維護能源安全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普遍注重內外兼顧、多元並舉、綜合協調,其能源戰略既有許多共性,也有各自特點。

   
  (一)立足國內、內外兼修,多方推進開發新能源、推行新技術,高度重視戰略石油儲備建設,盡可能以國內能源安全降低能源國際依存度和國際風險。第一,官民並舉,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美國是世界是和最大的石油儲備國,其戰略石油儲備可用90天左右,布什在2007年1月的《國情咨文》中呼籲到2027年將石油儲備量增加一倍。日本政府主導建立的石油儲備可供全國使用92天,民間儲備可供使用80天,加上流通領域的庫存,總共可應付半年以上。英國也維持著近70天的石油儲備[10]。第二,大力推行節能新技術、新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可持續發展。設立政府節能主管機構,比如,美國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澳大利亞的可持續能源署,1998年,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專門成立了節能辦公室等;出台節能法律和法規,比如日本有《節能法》,美國有《國家節能政策法》[11], 1993年加拿大出台《加拿大節能法》,發達國家還將能效標准作為重要的節能法規形式;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的開發應用,2006年初布什提出“先進能源計劃”,為清潔能源研究增加22%的研究投入,他還特別指出到2025年技術突破將使美國能够替代從中東進口石油的75%;實行能源環境稅,促進節能和能源結構調整。 美國能源部2006財年獲得的聯邦預算超過230億美元。2006年,僅能源部下屬的“科學辦公室”獲得的預算就達36億美元[12]。 為鼓勵開發可再生能源,從2005年1月1日開始,法國政府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設備實施免稅49%的政策,並在2006年將免稅幅度提高到50%。同時,法國還規定,國家電力公司和其他電力供應公司不得拒絕收購企業利用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法國政府計劃,到2010年,全國的能源產量有10%來自可再生能源[13]。大力推進國內能源多元化,發展替代能源。1980年至2004年,加拿大能源生產總量增加了81%,但其能耗量只增加了40%。加拿大生物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處於世界先進行列。根據統計,在加拿大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約占32%,天然氣和水電分別約占25%,煤和核電分別約占9%[14]。核電在美國的電力生產中的比例高達22%,2003年再生能源消耗已經占美國能源消耗的6%[15]。2007年美國風能發電規模將在上年27%增幅的基礎上繼續增長,漲幅預計為26%,由於受到乙醇燃料行業需求大增等因素拉動,預計2007年美國玉米種植面積將增加15%,為1944年以來之最。日本的替代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溫差能、廢氣物發電、燃料電池、生物發電、雪冰熱量利用等,日本尤其重視發展核能,2007年3月,日本內閣通過了能源政策修正案,其中規劃要重點開發下一代核技術,目前其核能發電能力為30%,預計日後將提高到40%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