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盛宣懷後人:薪火留在東洋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4:01:39  


 
  身後寂靜

  林覺民被捕的消息傳回福州,林孝凱帶著陳意映等家眷,慌忙變賣宅邸搬家。他們搬到了三坊七巷南頭一條叫早提巷的小巷,買了一間小院,閉門度日。而買下林家老宅的謝鑾恩,也是舉人,他的孫女叫謝婉瑩,當年11歲,一起搬了進來,她就是後來的冰心。

  冰心在後來的散文中數度提及楊橋巷17號的這間老屋。林家原先的西廂房成了冰心的“紫藤書屋”,屢屢出現在筆端。

  “周圍三坊七巷的很多歷史掌故,冰心都寫過。但是林覺民、林家,冰心一次都沒有提過。”李厚威說。他對此有些不解,并作了個大膽推測:“林家逃難,謝家以抄底價格買下林家祖宅。或許這讓冰心覺得有些不好說。”

  林家的另外一脈更加出名。林長民,和林覺民是同一個曾祖父的叔伯兄弟。民國時期歷任國務院參議、法制局局長。他的女兒林徽因,才、貌、情都是傳奇,後來嫁給了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林長民和林徽因也一起來過福州,來覺民故居看過。我猜他們兄弟生前沒有見過面。”

  謝家在楊橋巷17號一直住到了1949年前。而曾經也門庭若市的林家,雖還隱居於早提巷,卻已如從三坊七巷中失蹤。林則徐紀念館的原館長官桂銓,曾試圖找出林覺民就義後林家的活動綫索,多年無功。直到最近,他才從藏於福建省圖書館資料室殘存的《林孝穎文存》中發現了這位父親在嗣子犧牲後10個多月,曾在《共和》報上發表過一則追悼會啓事,告知1912年2月11日在白塔寺為“亡兒覺民”發喪。

  陳意映於抑鬱中誕下次子,取名仲新。按林覺民在《與妻書》中的設想,又是一個男孩,“則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兩年後,陳意映終究鬱鬱而終,依新、仲新由林孝穎撫養。

  按李厚威的考察,林家之家境,從此便應了《與妻書》中預言“吾家日後當甚貧”。林覺民說,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袁世凱複辟年間、北洋軍閥年間,都沒有補助發給林家老小,林孝穎應該就是靠積蓄度日,而之前變賣家產,積蓄肯定不多。”李厚威說。

  林依新9歲夭折。遺腹子林仲新由祖父帶大。民國政府成立後,生活支出與學費基本由民國政府承擔。林仲新1930年代入讀上海光華大學,畢業後一度隨林覺民舊交林森做事。在林森任抗日戰爭時國民政府主席的時期,擔任過國民黨基層官員。

  林仲新娶過兩任太太,第二任劉文業,是福建著名的民族工業大家族“電光劉”的後人。李厚威告訴記者,當年的福州號稱只有三座塔,“白塔、烏塔,還有一座便是劉家的大煙囪”。林家和劉家在“文革”時并沒有受到太大的打擊,這讓李厚威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把這歸結為這家人“教養好、人好、非常非常低調”等因素的神奇合力。曾在國民政府做過小官的林仲新,1949年後還能擔任共產黨的幹部。1957年到1968年,林仲新一直擔任漳州糧食局副局長,這是他最後一任官職。之後他退休,閉門,直到1983年去世。

  李厚威和林仲新太太劉文業打過一兩次交道,“非常好的一位女士,我們見過後,她每年都給林覺民博物館寫張賀年卡。”

  但這幾乎也是林家和李厚威維持聯系的唯一方式。林覺民的孫子、孫女輩,李厚威“印象中只在1991年林覺民館開館儀式上見過”。林仲新的大兒子林天立“很有出息”,在北京航天材料研究所工作。

  林仲新和劉文業還有兩個女兒林蘭和林婷。林婷隨父親當年,一直生活在漳州,繼承的也是母親早年在漳州市一家銀行的位子。林蘭則在福建某省行工作,異常低調。李厚威見過林蘭一次,“眉眼氣質,和照片上的林覺民像得不能再像。”

  “林家人都倔。政協有活動,經常請林蘭去。林蘭一次都沒去過。她說她家裡人都不靠祖父的英名過日子。要了解林覺民,直接來故居參觀好了。”

  5月29日,記者輾轉找到了林蘭。她考慮再三,還是推辭了采訪。她告訴記者,這是全家的一致決定,“請允許我們有不說的權利,只作為普通人平凡地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