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電商進軍快遞業被“阻擊”,背後有貓膩?

http://www.CRNTT.com   2012-05-31 11:42:40  


電商巨頭的跨界涉足,讓傳統物流快遞公司深感擔憂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訊/“電商進入快遞意味著打破了既有的物流話語權,現在的快遞巨頭們最初進入時快遞行業時也無門檻限制,如今反過來限制電商的進入在情理上都說不過去。造成快遞業混亂的不會是電商,恰恰是現在的快遞企業自己。”中國經濟網日前登載評論員吳秋風的文章“電商進軍快遞業被‘阻擊’,背後有貓膩?”,全文如下:

  近日有消息稱包括京東、凡客在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已經提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不久後也會獲准經營國內快遞業務,一時間國內快遞市場的火藥味十足。(5月30日《廣州日報》)

  幾家電商公司遞交了進入快遞業的申請,竟然讓多家快遞企業恐懼到要求管理方行政干涉的程度。名義上是快遞企業自保的應激反應,卻很難讓人不懷疑,快遞企業巨頭們是否也有壟斷市場的嫌疑。

  對消費者來說,電商公司現有的物流體系服務遠比專業的快遞企業服務好。知名的電商公司除了在價格上的優勢之外,物美價廉的配送服務已經是一個爭取顧客的亮點。相比之下,通過其他途徑(網購)購物所使用的快遞企業中,公認的持有口碑者也僅順豐一家。在消費者心中,中國快遞企業並不比中國郵政系統服務質量高到哪裡去,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更差。

  消費者對中國快遞企業的詬病,從開放民資進入快遞業起就已經開始了。圍繞著“開箱收貨”和“開箱驗貨”最簡單的對等透明程序的建立屢屢被快遞企業否定,即便是行業規範出台,快遞企業也一樣是拒絕執行,消費者也只能打掉牙咽到肚子里去。

  快遞業競爭激烈、利潤少是目前快遞企業“拒絕”電商進入門檻的主要理由。截至2011年底,全國持有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法人企業超過7500家,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快遞業務的網絡型企業52家。但實際情況是,主要是幾家快遞企業包攬了快遞市場的份額,消費者(網購賣家)通常會選擇快遞行業中的大企業作為物流首選——它們至少不會跑路走人。而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類似於“星辰急便”的快遞企業倒閉的新聞,多數情況是因為快遞行業的大企業對快遞市場空間擠壓造成的破產。

  必須承認,當下中國市場中,有限的幾家國際快遞企業對中國本土快遞企業的衝擊有限。雖然國際快遞尚未涉足國內同城快遞或其他國內快遞業務,但國際快遞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已經讓中國消費者多少了解了作為消費者自己可以擁有哪些權利和尊重,因此,消費者期待的完全開放中國快遞業市場要比電商是否可以進入快遞業更有意義。

  從此次“電商進入快遞業門檻被阻”的事件看,對開放市場的理解上,大多數人頭腦中存在的“天然的行業壟斷意識”自動屏蔽了市場公平競爭的概念,對自由市場競爭的自覺還遠遠不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