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巴曙松:去產能需倚重改革和市場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3-08-18 09:18:33  


本輪產能過剩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條件,預計去產能需要對改革和市場力量更為倚重。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訊/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雖然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可能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基於不同的約束條件,預計本輪去產能過程需要更多依靠改革和市場的力量,才能達到效果。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文章表示,與上輪過剩產能結構不同的是,本輪過剩產能主要集中在中上遊行業,與國內外的需求增長或出現長期錯配,這意味著過剩產能的消化難度加大,從而可能對工業投資增速形成較長時間約束。

  文章稱,在漫長的去產能和去庫存過程中,上世紀90年代末期生產端的通縮將會局部重演,這會造成企業真實債務和財務費用負擔的被動加重,從而進一步抑制企業資本開支。同時,與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家電等輕工行業的過剩相比,中上遊行業的重資本特質意味著通過行政手段壓產、淘汰的難度較大,過剩產能的清理會十分困難,資本損失也將更為嚴重。工業企業投資低迷態勢可能持續較長時間。

  樂觀的跡象是,與上世紀90年代末期相比,中國當前經濟基本面更為健康。金融系統健康狀況要遠優於當時,既不存在嚴峻的企業三角債問題,也不存在系統性銀行不良貸款危機。居民財富基礎較好,社會安全網體系相對而言要完善許多,未出現大面積下崗失業對消費的衝擊。

  文章分析,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而言,在需求面,一是國內消費升級導致主導產業更迭,中上游重化工業的產能將與新生的需求長期錯配,這會造成產能的消化異常緩慢。二是難以指望外需的快速啟動來消化當前過剩的產能。而從供給端來看,清理重化工業領域的過剩產能時,難以重複上世紀90年代末“紡織壓錠”等相對簡單粗暴的行政性手段。

  本輪產能過剩面臨著不同的宏觀約束條件,預計去產能需要對改革和市場力量更為倚重。一是依然要維持穩健略偏緊的貨幣政策去促進過剩產能的自然消化;二是需要建立以市場化方式為主的過剩產能清理政策框架,推進企業併購重組將會是大趨勢,這需要政策面為併購金融工具的創新提供規範的發展環境;三是需要在創建產能清算過程中,風險和代價的分擔框架,預計金融機構會承擔部分買單的責任,接下來可能會加快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權限下放進程,部分杠杆率較高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也會面臨風險加大的局面;四是要注重產能的國際轉移,旨在把在中國看起來過剩但全球來看不一定過剩的產能轉移出去;五是要通過供給端的改革為宏觀經濟釋放新的增長動能,即深化改革,完善市場機制,糾正資源錯配和扭曲,釋放現行體制下被抑制的需求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