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人民幣回流機制放眼中國的金融開放

http://www.CRNTT.com   2013-09-22 08:22:58  


 
  回流機制的完善主要取決於國內金融市場的完善

  文章表示,近兩年,關於人民幣回流渠道和機制的建議性文章比較多。主要觀點集中在開放資本項目、實現利率市場化和增加匯率彈性等方面。一般而言,這三個方面的建議都不能算錯,但是,回流機制的完善主要取決於國內金融市場的完善,如果資本項目開放等措施能夠從根本上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國內金融市場從廣度和深度上獲得深化,那麼這三個建議就是正確的,反之,只能導致國內金融市場頻繁遭受來自於外部的衝擊。

  應該看到,央行等管理部門在目前條件下對資本賬戶下人民幣回流渠道的管理和限制是出於審慎監管的考慮,核心問題是對資本賬戶開放的態度,監管部門擔心完全的開放會引起熱錢的湧入或大規模的資金外逃,從而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產生巨大的衝擊,有限度地開放是監管部門態度的真實反映;更多的人認為,對國際收支半開放的做法,實際上是管不住熱錢湧入和資本外逃的,與其管不住,還不如開放資本賬戶,讓資本自身尋求市場的均衡。我認為,資本賬戶管制起源於外匯短缺,由於外匯短缺,管理層對稀缺的外匯資源實行嚴格管制,是為了防止由於外匯短缺導致對外清償出現危機,同時,也是為了克服國際收支的不平衡。當中國出現巨額外匯儲備,超額外匯儲備已經使中國經濟蒙受損失之時,資本賬戶管制的正當性必然受到質疑。1996年11月中國央行宣布履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款國義務,意味著經常賬戶已經開放,目前資本賬戶屬於半管制狀態,即資本項目40條中僅有4條不可兌換(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貨幣市場、基金、信托市場以及衍生品交易);22條部分可兌換,包括債券、股票、房地產和私募資本交易;其他14條基本可兌換,包括信貸、直接投資以及直接投資的撤回。從投資分類看,目前禁止的交易包括衍生品和其他投資工具(流入流出均禁止)、貨幣市場和集體投資證券的外流。半管制的效果是不理想的,也容易滋生尋租之類的現象。因此,開放資本賬戶,把行政權力下形成的海外人民幣回流機制,向市場化回流機制轉變甚為重要。

  關於利率市場化也是很多人積極倡議的改革事項。首先正確的提法是利率自由化,而不是市場化的問題,所謂自由化是指在特定框架下相關利益主體雙方或多方通過博弈產生的利率。由於,利率始終是央行管理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那種認為利率可以由資金供求雙方決定的所謂市場化利率其實是不存在的。應該看到,中國的利率屬於半自由化狀態,銀行間市場利率是在一定價格基礎上實現的自由利率,存貸款利率具有不對稱浮動幅度的自由,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的利率基本屬於自由利率。因此,不能認為利率自由化會極大促進金融市場發展,會縮小離岸與在岸市場的人民幣利率的差距,唯有市場隔離,才是利差產生的根本原因。當然,也不能否定利率自由化的改革取向,但對利率自由化帶來的紅利不應抱有很大期待。

  關於人民幣匯率改革問題,準確的提法應該是從現有的管理浮動匯率制走向獨立浮動匯率制的問題,而不是所謂匯率市場化的問題。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按照央行的表述: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幾經改革,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已經擴大到每日正負1%的幅度,今後只要不斷擴大波幅,即可順利向獨立浮動匯率制轉化。與匯率相關的改革恐怕最為重要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打破壟斷的問題,外匯交易的壟斷性是外匯市場缺乏活力的表現;二是外匯產品嚴重短缺,尤其是可供各類投資者參與的外匯衍生品嚴重缺乏。

  資本賬戶開放或自由化、利率自由化以及實行獨立浮動匯率制的根本原因就是尊重市場參與者的意願,讓市場去生發新產品、新業務,縮小國內金融市場和香港金融市場的差距,從而給人民幣資金有順暢的流出和流入的渠道。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主要取決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結構,而外部經濟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約束條件顯得不是非常重要。因此,當中國經濟的總規模足夠大、對外依存度比較小而對外經濟的影響足夠大之時,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取決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即中國金融市場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外國資本的能力,金融市場應該成為人民幣回流的主要渠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