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複旦投毒案是人文教育少惹的禍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2-21 12:12:21  


 
  沒有底綫,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教對人格的教育缺失要負很大的責任

  在犯罪學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劍橋-薩莫維爾研究(Cambridge-Somerville Study),結果顯示兒童時期缺乏父母管教,是45歲之前實施暴力與財產犯罪最好的預測因素。《牛津犯罪學指南》中專門談到了什麼樣的父母管教才是合格的,它需要的是連續的一致的對孩子行為的反應。例如不能今天孩子做錯了事暴打一頓,明天又放縱孩子去砸別人玻璃。如果父母管教的方式都是混亂的,孩子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是非曲直呢?

  而事實上,這其中關系最大的還是“父教”,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父教的確實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非常大。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般而言是有區別的,父親較多地承擔起了立規矩、樹底綫的職責。

  而林森浩的采訪也說,小時候沒有被反複地灌輸底綫觀念。

  學校、社區在樹底綫時也重要,需要的是實踐的人格教育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思想品德課

  童年沒有得到良好的父母教育的人有很多,但是許多人都不會走向犯罪乃至是惡性犯罪之路。學校、社區,特別是前者的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一個社會的氛圍是“關心物質超過關心人”的時候,那麼,作為“一方淨土”的學校,就應該有更多的道德、人格教育的設置了。可是,人格教育不是一節節的思想品德課,又或者是背標准答案。孩子們發現課堂中講的是一套,生活中自己看到的是另一套的時候,價值觀就更加分裂了。別說是孩子們,柏拉圖的《美諾篇》中就有一個著名的蘇格拉底千年之問——美德能教嗎?

  首先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德,有哪些標准?這個問題哲學家也爭論不休。但是,一些人類社會基本的是非道德觀,例如不傷害別人這樣的最低要求還是可以確定的。而更高級層面上的一些共識也是有的,台灣的天下雜志在多年前做過一個對學生家長、教育從業者的全方位調查,結果發現,大家一致認為中學生品格與道德教育是最需要培養的,內容則是自律精神、同理心、挫折忍受力、誠信、獨立思考、自信和勇敢等。

  著名教育學家諾丁斯(Nel Noddings)就提出來,靠著實踐是可以教給孩子們一些最為基本的社會共識的道德要求的。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具體的情境做調整。所以需要的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讓孩子參加學校的種植和飼養活動這樣的情境教育,這都能夠增加孩子的責任感。

  此外,如果說家庭教育更側重於造就一個個道德的個體的話,對於學校和社會而言,更重要的功能是,構建一個支持良好道德的氛圍。否則,孩子過了一定年齡後,家長的作用遠不如同齡人和社會來得大了,如果本來家庭教育就有問題,一受到影響後果就很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