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如何避免生產過剩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3-21 08:43:11  


 
  所以,中國目前已處在爆發生產過剩危機的前夜。今年可能還不是爆發危機的時候,但經濟增長會繼續減速到7%上下,下半年很有可能下行“破7”。明年則既有可能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也有可能爆發國內生產過剩危機。

  還需要警惕的是,金融危機有可能先於生產過剩危機爆發。在傳統市場經濟形態中,都是在經濟危機爆發後由於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才引出大量壞賬和金融危機。但是在二戰以前,甚至直到上世紀70年代以前,根本就沒有套利、期指、期權交易這些衍生金融工具,甚至連概念都沒有。但是中國的市場化是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主體邁入虛擬資本主義的時代,不可能不受到這些概念和工具的影響,甚至被當作金融市場的改革方向引入。

  此外,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重要原因,就是實體經濟喪失競爭力後資本仍要牟利,當局放鬆金融管制,鼓勵金融創新,使虛擬經濟發展過頭,最終導致債務鏈條崩潰。反觀今天的中國,同樣存在因生產過剩而迫使產業資本外流到虛擬經濟領域牟利的格局。由於需要推動金融改革,各種機構在改革的名義下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瘋狂圈錢,以至於發展出超過4萬種理財產品,影子銀行的規模也從2007年前的6萬億元猛增到2012年的30萬億元。

  但是實體經濟利潤增長停滯,已經撐不住虛擬經濟瘋狂發展。2007年以後,在各產業中真正能保持住利潤10%以上增長率的,只有房地產這一個產業。就是這一個產業,把國內產業資本、央行超發的貨幣乃至國際上的“熱錢”,都引到房地產融資這一個資產池中來。有分析認為,影子銀行的融資中至少有7成是圍繞房地產發生的。但先是前些年內地房價下跌,去年下半年以來沿海一線城市的樓市交易量也開始顯著萎縮,看來房地產這個資產泡沫也撐不住要破了,可能會引起金融危機先於產業危機而爆發。其中的機制與過程,與美國次貸危機的形成與爆發過程,是極為一致的。

  中國如何避免危機

  文章認為,中國能避免危機,但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

  首先,中國的過剩是物質產品生產能力的過剩,不像美國那樣是金融商品過剩,實物產品短缺。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結果是那些金融商品沒銷路,不能再和發展中國家交換成物質產品,危機爆發後真會沒吃沒喝。但中國不同,即使爆發危機也不會因短了吃喝而要了命。而中國目前70%的設備利用率本身就說明,如果把利用率提升到90%這個正常水平,即使不用投資,生產仍然能增長20%。所以只要通過調整與改革開拓出內需通道,中國經濟就會重新煥發出增長生機。

  其次,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還有很大空間,因此過剩只是相對的,是因為分配不合理。如果能夠通過改革平衡好儲蓄、投資與消費的關係,就能繼續保持高增長。比如,雖然到去年中國鋼鐵產能達到10億噸,是中國過剩最嚴重的部門,但是人均鋼產量仍只有600公斤,而發達國家是人均1噸。中國未來20年人口可能還要增加1億,鋼鐵產能再增加5億噸都不夠。所以過剩永遠是相對的,是分配不好造成的。解決好了分配關係,過剩自然會消失。金融風險包括地方債的風險,也是因為實體經濟增長受到阻滯而產生的,實體經濟一旦有了出口,金融風險自然會化解。

  最後,中國分配矛盾的特殊性不僅在於體制,更重要的是因為城鄉結構不合理,而城市化嚴重滯後是因為過去的發展政策不合理,這雖然是個嚴重問題,但也為今後的發展留出了巨大空間,即解決分配矛盾不僅靠體制改革,還得靠投資。因為沒有投資農民就進不了城,就沒地方住,沒地方就業,沒地方看病,子女也沒地方讀書。所以城市化過程就必然會帶來城市建設的巨大投入。我們以前進行的救市投資,只關注了用投資擴充當前需求,拉動當前增長,卻不管這些投資項目投產後產品到何處去。但若明確了城市化這個擴大內需的主要方向,再進行投資就不用顧慮投資後產能沒地方發揮,因為投資是為城市化服務的,是與未來增加消費緊密銜接的,再多也不嫌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