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可釋放房地產救市錯誤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4-24 08:54:12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訊/當前宏觀經濟增長乏力,房地產“救市論”不斷湧現。中國證券報發表記者張敏評論文章認為,就房地產市場而言,經過多年調整,供需關係趨於平衡,樓市泡沫正在擠出。在此情況下,應保持定力,不可釋放“救市”的錯誤信號,應讓房地產市場更多自發調整。

   文章分析,“救市論”從何而來?2014年至今,房地產市場未能從“寒冬”中走出。3月開始,杭州、南京、常州等城市出現房地產項目降價開盤現象,隨後蔓延至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但降價並未換來“走量”,3月以來,多數城市成交量低迷,並達到近幾年來低點。

  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現象顯著,就“量價齊跌”的市場表現而言,不同城市有不同邏輯。一線城市供需仍然失衡,由於房價已背離市場購買力,加之買漲心態作祟,市場對降價並不買賬;部分二三線城市供應過剩,消化能力不足,量價均存在下行壓力。

  房地產市場低迷,不僅會影響到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也會“拖累”數十個上下游產業。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每次樓市低迷之時,地方政府總會產生救市衝動甚至付諸行動。

  但這種做法,是否真的利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從歷史經驗不難看出,救市政策的出台雖然有助於投資需求恢復,但這部分投資的恢復帶有一定盲目性,既造成供應過剩、風險累積,又進一步強化房地產業的“擠出效應”,惡化產業結構。

  文章表示,地方政府的救市衝動會獲得現實經濟形勢的“支撐”,如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城鎮化進程加速、差別化調控思路明確等。即便如此,有形之手仍然不宜過早伸出。在現階段,應繼續給市場留下自發調整的空間。

  首先,經過多年調整,房地產市場正出現積極變化:投機投資需求淡出、供需關係趨於平衡。在市場去泡沫的過程中,出現房地產項目降價求生,甚至企業資金鏈斷裂,都是正常現象。何況只有在一個健康的市場中,才會出現市場主體的新陳代謝。事實上,在某些過剩的區域市場中,即使出手救市,市場恐怕也難有起色。

  其次,當前正處於調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階段。作為調結構的重要內容,“去房地產化”是必須要實現的目標。要想實現“去房地產化”,就必須遏制地方政府的救市衝動,給其他產業釋放生存空間。因此,從調結構的大局來說,必須對實質性救市行為進行遏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