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北京專家:台灣政黨惡鬥影響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10-09 00:44:00  


 
    中間選民是否真的存在

  在台灣政黨政治的討論中,經常涉及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間選民的問題,對於政黨互動問題來說中間選民也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政黨通過何種策略去擴大支持基礎的問題,同時涉及到政黨互動中會不會出現兩個主要政黨政策趨同的問題。但是何為中間選民卻一直是學界力圖解決卻沒有解決的問題。一般研究中所指的中間選民是指理性選民,這裡的“理性選民”主要是以“理性人”為前提形成的一個概念,這種“理性人”預設並不涉及意識形態區隔或者強烈政黨區隔存在的情況下,選民背離經濟理性進行投票選擇的情況。台灣社會的所謂“中間選民”在很多時候指的是投票取向不固定或者是政黨支持度不固定的選民,也有人稱為“搖擺選民”。但是顯然不能把這批選民同“理性選民”等同,這些選民中大部分均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200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選民在整個中間選民中的比例為57.3%。①知識水準低當然與是否有能力進行理性選擇不能等同,但二者具有較高的相關性應該是沒有疑問的,所以從選舉的現實來看這批選民投票的搖擺性可能與理性選擇無關,而只與投票時所受到的即時性影響有關。

  石之瑜教授曾經以統獨問題上的傾向描述台灣“中間選民”的性格,他發現“台灣的社會調查一再顯示,只要條件配合就願意接受台獨的選民,與只要條件配合就願意接受統一的選民,兩者之間往往有大量重複。”倘若條件設得合情合理,兩者重複的比例甚至可以高達所有選民的四分之一。石之瑜認為“這當然是因為台灣作為後殖民社會、後內戰社會與後冷戰社會,對於大陸同時存在強烈正負面的兩種情感所致。選民徘徊在抵抗大陸與親近大陸兩種情感之間,不能視之為典型中間選民,而是有雙趨傾向的選民。”②雙趨型的選民主要特徵在於投票時以情感取向為標準進行投票選擇,相比較理性選民主要以政策特別是社會公共政策作為投票決策參考的情況有相當大的不同。如果結合台灣社會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政治文化生態來考慮,這種雙趨型的選民並不僅僅表現在統“獨”議題方面,在其它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

  如果仔細考究起來,所謂中間選民的中間概念其實是相當模糊的,到底這個“中間”指的是經濟訴求、政治訴求還是意識形態訴求?在許多關於中間選民的說明中並沒有清晰的界定。這種模糊性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中間選民”概念的分析功能十分低下。在台灣選舉過程中,以經濟民生議題為中心的公共政策訴求顯然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兩個主要政黨在這些方面也著力甚深。有研究已經指出,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島內公共議題方面趨同的程度非常高,他們在公共議題上的主張也有很大的相似性,類似的研究已經很多,這裡沒有必要再作贅述。以此言之,兩個主要政黨確實有“向中間靠攏”的可能,而且在經濟民生議題方面已經實現了“向中間靠攏”,在這個場域內以“理性人”為前提之政黨政策的走向分析模式展現了較強的解釋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