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浙大27歲女博導”風波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5-03-19 11:46:05  


 
此“研究員”非彼“研究員”

  在陸盈盈風波中,還讓許多人不明白的是,浙大授予陸盈盈的“特聘研究員”到底是一個什麼級別的職位?

  事實上,“特聘研究員”是浙江大學依據其實行的“tenure-track”新制度授予陸盈盈的“職務”,此“職務”與國家人社部門規定的職稱評審制度中研究員職稱系列中的研究員(正高)職稱,內涵並不一樣。

  2014年5月15日,浙江大學正式發布了“百人計劃”招聘啓事,面向全球招聘高水平優秀青年學者進入“百人計劃”通道。在原先的高校職稱晉升通道之外,這一計劃開辟了另一條通道——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聘用辦法,實行年薪制和“tenure-track制”。

  所謂“tenure-track制”,是從美國引進而來,中文可理解為“終身教職制度”。在這項制度中,被聘用的教師將在6至7年的聘用期內接受國際同行的學術評價,聘用學校將會依據其學術成果及獲得的評價作出是否將其晉升為“終身教職”的決定。獲得終身聘任的教師可獲得長期穩定的教學和研究機會、永久的就業保障、穩定的經濟收入,以保障更多的學術自由。如果被聘任教師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通過評審拿到“tenure”資格,那麼他就需要另謀出路,即所謂的“非升即走”。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有的高校自主作出的這種改革探索,可以打破職稱評審中的許多條框限制,有利於不拘一格任用年輕人才。

  但是,由於國內各高校的改革還都處於醞釀或試行階段,因而這種“半改半不改”的現狀帶來了一些“尷尬”。

  熊丙奇舉例說,目前在一些高校存在“職務”和“職稱” 兩種體系。在高校不向公衆說明的情況下,很容易讓人將學校自主聘任的“職務”與職稱評審中的“職稱”混淆。

  陸盈盈就是這樣一個容易被混淆的例子,加上浙江大學也沒有主動出面對公衆疑慮進行詳盡解釋,從而引發了輿論各種各樣的誤讀和誤解。

  對此,熊丙奇也強調,由於“職稱改革”牽涉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還應面向社會進行詳細解讀,才可以減少誤讀和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