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觀察:洞朗對峙後中印關係需重新定義

http://www.CRNTT.com   2017-11-30 00:20:39  


 
  洞朗對峙後的中印關係

  洞朗對峙雖然已經結束,但由於中印邊界非常漫長,並且大部分還未劃定,因此邊界對峙事件仍會發生。這次中方雖然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決了洞朗對峙,但也帶來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給印度一定的教訓。在廈門金磚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莫迪總理表示,健康穩定的“中印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呼籲推動中印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但印方並不一定聽得進去,不一定會與中國相向而行。印度外秘蘇傑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著重強調,邊境和平是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的“先決條件”。但遺憾的是,這一“先決條件”不是中國一方所能決定的。金磚峰會剛剛結束,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就又大放厥詞,稱中國開始秀肌肉,正像“切香腸”一樣佔領印度領土,而巴基斯坦則會趁火打劫,因此印度必須時刻準備好“兩線作戰”。③印度對中國的“小動作”還不止這一個。印度正加速在中印邊界實控線附近修築道路,不僅要提前完成幾條重要的公路,而且還要修建通往列城的鐵路。列城靠近中印邊界西段,該鐵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洞朗對峙事件之前,三方面的因素決定了印度在中國外交全域中的地位:首先是印度作為周邊國家、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三重身份,因此一直是中國力圖團結和爭取的對象;其次,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是“一帶一路”的必經之地,印度曾被列為“一帶一路”沿線四大關鍵國家之一,中國希望能與印度開展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最後,南亞和印度不是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中國沒有將印度作為主要戰略對手。但洞朗對峙之後,中方確實需要重新定義印度在中國外交全域中的地位——其實洞朗對峙發生之前一年多的時間里,重新定義印度在中國外交佈局中地位的必要性已經顯露無遺。現在,我們必須根據印度戰略界精英對中國的看法來決定我國對印政策。

  首先,從印度方面看來,中印矛盾屬於地區層面的結構性矛盾。印度認為中國只是口頭上希望實現多極世界,而實際上是追求兩極世界、單極亞洲,而它是真正追求多極世界、多極亞洲。印方認為在亞洲至少應該是中印日三國鼎立。印度要在全球和亞洲與中國平起平坐,不甘心充當“第二提琴手”。對於“一帶一路”和中巴經濟走廊,印度認為是中國追求單極亞洲和全球大國地位的具體化措施。對於中國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投資和建設,以及邊境地區的建設,認為是包圍印度、擠壓印度戰略空間的進攻性行為,因此要堅決反擊,不讓中國贏得戰略優勢,洞朗對峙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應。

  印度的戰略優先是印太海洋,而在北部邊疆的方針是要堅決頂住。印度希望通過將尼科巴-安得曼群島軍事化,與美日澳越等國進行雙邊、三邊和多邊合作,不斷提高戰略協調層次、密度和軍事合作水準,來制衡中國。印度與美日澳越等國的戰略協調與聯動增強,是近幾年逐漸明顯的一個現象和事實,我們必須嚴肅對待。印度和美日澳越制衡中國,對沖“一帶一路”採取的是非對稱性手段,主要是以軍事安全合作對沖中國的經濟合作,以所謂的國際法、國際規則和國際標準來限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現在,針對中國的這些制衡行為已從主要集中於軍事國防合作向政治經濟綜合制衡的方向發展。從去年以來,印度和日本在積極謀劃建設“亞非增長走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