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短期內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及其霸權邏輯不會改變 |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鄭保國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的歷史嬗變、霸權邏輯與未來走向》,作者認為:“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肇始於二戰結束前夕美軍對釣魚島的臨時管控,最終定型於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其形成過程折射了戰後美國東亞霸權戰略的演變。美國先無中生有地解釋其炮製的《舊金山對日和約》,使其對釣魚島的非法管控‘合法化’,再依據非法的《美日歸還沖繩協定》,把釣魚島‘歸還’日本,並在由此引發的釣魚島爭端中偏袒日本,最後把釣魚島納入《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美國不顧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歷史與法理事實,拿它與日本私相授受,以《美日安保條約》保障日本的‘管轄權’,這些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充滿霸權邏輯。隨著美國霸權相對衰落而中國快速崛起,美國東亞霸權的維護需要聯日制華,從而與日本對華遏制戰略一拍即合。中短期內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及其霸權邏輯不會改變,中長期美國必須做出戰略抉擇,但它更堅定支持日本的可能性較大。”文章內容如下:
歷經半個多世紀演變而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出台而最終定型的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主要包括法理上相互矛盾的兩方面:對釣魚島主權歸屬“不持立場”;《美日安保條約》(1960年修訂後的正式名稱為《美日相互合作與安全條約》“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適用於釣魚島,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日本對釣魚島“施政權”的行動。美國對中國釣魚島政策的形成過程折射了二戰後以來美國東亞霸權戰略的歷史嬗變。它究竟從何肇始並如何演變而成?內含什麼邏輯?會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