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
中評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融天下之長 | |
http://www.CRNTT.com 2019-05-04 00:11:19 |
從社會文化說,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典範地區:澳門開埠400年,香港經歷150年港英統治,西方文化都隨殖民政府強力植入並落地生根,使得東西方文化在這裡碰撞並融合共生。澳門所謂的華洋雜處早已成為常態,東西方混血美女為澳門增添了不一樣的風情,土生葡人在當地安居樂業且富有影響。而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成功的經濟特區,也是典型的精英移民城市:隨著高科技重鎮的逐步成型,外來精英包括大量留學歐美的中國精英、外國精英迅速集聚,加上一開始就對接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對外窗口香港,多種文化伴隨經濟優勢的浸入自然順暢、既深且廣,觀念薈萃、思想活躍。在深圳的餐館裡看見西方人熟練地用兩根筷子吃飯絕對不需要驚訝,普通話、粵語和英文在交談中混雜不足為奇。而廣州作為其中的一個核心城市,曾經是清代唯一官方對外商埠,洋商、十三行③的長期存在與財富影響,使得廣州早就具備大量的國際化元素。就是說,文化衝突在這個地區不強,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在這個區域不是沒有,但是不會用極端的方式劇烈對抗,而是比較容易通過融合發展相互尊重、相互接納。 顯然,這種多樣性與複雜性,使得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範圍內堪稱獨一無二。 三、區內城市的合作與成就為粵港澳大灣區整合奠定基礎 改革開放的題中之義,就是摒棄落後、學習先進,或者說通過吸納當今世界的先進文明強化自己的競爭能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內各城市,即使不計歷史上的長期交往與合作,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擁有40年的合作發展歷史,在處理制度與模式差異、謀求共同發展方面,積纍了豐富的經驗,當然也有值得規避的教訓。 從成功經驗看,香港多年保持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地位,是市場經濟的典範;澳門博彩業一枝獨秀但長期維持經濟繁榮,則無疑是特色經濟的典範;深圳利用經濟特區政策優勢與制度差異,從低端製造業開始逐步發展形成強大綜合實力包括高新科技優勢,是利用特殊政策異軍突起的典範;廣州、佛山、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則堪稱從計劃經濟轉型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的典範。 上述多種“典範”聚合的重要意義在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經濟模式確實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補強,在共同發展的利益驅動下,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各自所長,以期共同分享比單打獨鬥更大的收益。換一個角度說,事實已經證明在粵港澳大灣區,對更大共同利益的追求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弱化社會制度和經濟模式造成的隔閡或阻礙,這也就為融合發展預留了空間。 以深圳為例,可以比較充分地預估融合發展的前景: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其本身作為既與香港完全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不同,又與廣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不同的“特區經濟”,制度與模式混存的意味明顯,利用制度和模式不同進行相互補強、“先行先試”的優勢明顯。僅僅從深圳的經濟與科技成就,就可以看出融合發展的內在強悍:2018年深圳新建300米以上高樓全球第一,城市競爭力全球第五中國第一,財政收入全國第一,財力質量中國第一,上市企業市值總價全國第一,城市營商環境全國第一,人口吸引力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摩天高樓數量全球第一。這裡還有華為、騰訊等世界級的科技公司。這些實實在在的成就,明證了集納優良制度與模式的道路正確,也證明了融合發展的能量巨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