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中評智庫:對美外交破局須穩定歐洲 | |
http://www.CRNTT.com 2021-06-26 00:03:06 |
所以這樣看來,特朗普的潛在政策主軸可以被歸納為某種形式的“聯俄制華”[8],正因為要聯俄,所以特朗普對於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友不那麼客氣,這樣等於也是間接向俄方伸出某種橄欖枝。當然實際上,在特朗普執政時期,中俄關係的發展也並未真正被破壞(甚至有西方學者認為特朗普實際上使中、俄兩國走得更近了[9]),因為俄羅斯一方面既要充分利用特朗普釋放的某種善意,但另一方面也有其國際戰略平衡的考量,更何況中俄之間的緊密關係早已存在,俄方也一直樂意見其發展。此外,俄方對特朗普還有一種利用的心態,即希望通過特朗普的右翼民粹路線劇烈干擾美國內部政治進程,銳化美國國內政治的對立現象。應該說,民主黨對於俄方的這一套手法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的,因此拜登上任後,路線轉為“聯歐(及其他傳統盟友)制華、俄”,若僅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考慮,則當然拜登比特朗普更接近於舊有的內戰思維。美國學者Steven Pifer指出,拜登是冷戰後的第一個在其上任之後不致力於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關係的美國總統[10],普京也是絲毫不手軟,在2021年5月就宣佈美國駐俄單位不得再雇傭俄籍人員,直接導致美國駐俄大使館要削減其75%的雇員數量[11]。美國學者亦指出,拜登時代的政策可能會進一步促使中俄更緊密攜手,而若那樣的情況發生,將是拜登外交政策最大夢魘[12]。 具體到拜登時代的美俄關係前瞻,我們可以拿北溪天然氣管道(Nord Stream 2)二號項目作為一個絕佳的例子。北溪二號項目試圖繞過波蘭和烏克蘭等國從俄羅斯直接向德國提供天然氣,普京是力推這個項目,拜登主觀上似乎並不喜歡這個項目,但是為了修補被特朗普所破壞的美德關係,拜登願意袖手旁觀,不做介入,讓俄德兩國去自行協商和推進這個項目。所以簡單地說,為了挽回歐洲盟友,拜登甚至願意給俄羅斯一些空間和讓步。但是,事情的複雜性遠不僅止於此而已。在美國國會中形成了強大的兩黨共識,試圖施壓拜登,介入並最終終止北溪二號計劃[13]。很明顯的,拜登是把團結歐洲盟友放在比“抗俄”更重要的位置,美國國會則認為“抗俄”要壓倒德美關係的相關考量,於是在美國內部的行政-立法環節就已充滿了不能協調的氣氛(不過,對拜登而言其實亦不是全無好消息,德國國內目前聲勢看漲的綠黨就表現出緊隨拜登的策略取向[14],華盛頓很可能在主觀上會期待綠黨能崛起到掌握政權的地步)。因此,哪怕是“聯歐制俄”這個對美國而言早就習以為常的政治選項,真正到操作起來都並不是那麼便利和容易。已有不少論者指出,若美國能繼續在歐洲搞一波馬歇爾計劃,則像北溪二號這樣棘手的問題就不會表現得這麼突出,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國力有所衰退,導致其對歐洲更多採取的是一種“口惠而實不至”的做法。 二、中國對美策略:“鬥而不破”,“长期互搏” 那麼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在特朗普時代中國是如何應對美方出招挑戰的?從基本面上來說,在那個時候的主軸關係之一是穩定俄羅斯,使其不至於和美國真正聯手,同時針對美國對其傳統盟友的一系列不友善舉動,中國與歐洲的關係得到了更長足的發展,在擱置某些政治議題的前提下雙方在經濟領域互動頻繁。世人往往袛看到當時中美激烈衝突,卻很少看到中國同時在發展與俄羅斯以及與歐洲的友好關係,這些友好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或多或少緩衝了中美激烈對撞所產生的衝擊力。此外,即使在中美關係上,中國也仍然保持了可供迴旋的戰略餘地,儘量走在所謂“鬥而不破”的基軸上,比如當美方無理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時,中國的回應也袛是對等關閉了美駐成都領事館,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的打法基本是“把朋友搞的越多越好,對於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亦並不尋求短期、直接、正面硬剛式的終極對決,而是仍然保持在未來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