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當前中美互動升溫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23-11-26 00:01:53  


 
  (二)中國運籌中美關係的主動性上升

  長期以來,美國在中美關係中主動出招多,動輒下定義、提要求,中方被動做出反應。如今,中方展示出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在設置議題、管理議程、貢獻方案、塑造合作等方面的願望和能力都有所增強。例如,中方用“和平”為中美關係定性,把“不衝突、不對抗”作為發展中美關係的首要前提提出來,得到美方的共鳴。中國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敢提要求,有堅持,能克制,靈活運用對美鬥爭與合作的“兩手”,也是中方主動性上升的體現。

  在同美方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發揮主動性需要有極大耐心。這種耐心不是被動等待,而是提升中國自身的實力,同時不放棄做美國各界工作,並按照既定外交方針,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一方面,在美國的壓力面前,中國比美國的盟友有更大行動空間,不會用自我設限的方式去換取美國“保護”,而是有能力按計劃推進自身的發展戰略、國際經濟合作、意識形態立場以及外交軍事戰略等,並能夠堅持使用對話和協商這種中國所青睞的打交道方式,引導中美關係的健康發展。中國的持續發展壯大是中方運籌中美關係的能力基礎。例如,今年1月至7月,中國實際利用美資金額同比增長了25.5%,⑨這有助於提升美企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心。另一方面,中國也根據美對華制裁情況,堅決予以反制。5月,中方以“網絡安全隱患”為由,制裁美企“美光科技”。推動取消此項制裁便是美國參議院舒默代表團來華的主要訴求和議程。8月,中方宣布針對稀有金屬鎵和鍺的出口進行管控。中國企業也迅速響應,減少對西方國家的稀有金屬出口。經過中方的有力反擊,美方已意識到推行對華對抗不可行,販賣“新冷戰”不可行,組建所謂“反華統一戰線”不可行。

  (三)“中間國家”對中美關係有制衡作用

  中美以外的“中間國家”奉行獨立外交政策對中美關係的消極走向有一定牽制,它們成為助推此輪中美互動升溫的重要外部力量。例如,美國舉辦“民主峰會”,在國內外遭到冷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認同21世紀國際關係是“民主對抗專制”的敘事,此時美國若繼續打“民主牌”,將不僅難以團結到人,還會凸顯自身“民主亂象”的制度弊端,弱化自身影響力。再如,美國號召各國採取制裁俄羅斯的集體行動,卻得不到“全球南方”的跟隨,美國不得不從地緣政治意義上重新重視這個國家群體,聽取它們對“西方主導的秩序”的不滿,做出滿足它們對發展議題的關切的樣子。此外,大多數國家擔憂美國對華競爭目標模糊、願景危險,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歐洲蒙受對俄和對華制裁的經濟損失,對美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亞太地區國家試圖平衡大國影響,選擇走“復合型結盟”的“第三條道路”,⑩希望避免傳統的兩極模式,這在客觀上對中美關係的消極走向形成牽制。

  美方認識到,它與盟伴的對華政策存在顯著溫差,這導致它難以同時推進對華競爭戰略和創新盟伴戰略,對美國的戰略安全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需消除各方對“聯盟制華”的抵觸,使用對華競爭的另一面——即“管理競爭”來向外界表明,美方能夠處理好對華關係。這麼做的目的還是在於緩解外界擔憂,拉攏國際人心,推進一致對華。

  (四)全球性挑戰呼喚大國合作

  隨著全球性危機日益頻繁發生,當今國際關係的主要矛盾並非中美關係,而是如何解決嚴峻緊迫的全球性挑戰和全球治理體系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這使得國際合作特別是大國合作尤為重要。在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巴以衝突大規模升級、伊朗核協議陷入僵局、全球性問題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美尤需合作應對變局。今年來,中國推進“三大倡議”,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斡旋沙特與伊朗和解,為巴以停火止戰奔走等,踐行了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拜登政府作為民主黨建制派主導的一屆政府,也重視讓美國重回國際合作議程,尋找發揮影響力的新抓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