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財政政策:中國還欠缺些什麽?

http://www.CRNTT.com   2009-01-18 00:49:34  


 
  正如美國積極向英國、中國等國學習一樣,中國在實行財政政策時也不妨放下身段,向美國或其他國家借鑒一些治理危機的有益思路:  

  首先,政策目標應從單純的保GDP增長轉向明確具體的新增就業崗位數。自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保增長和保就業成了兩個最時髦的口號。兩者的確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但兩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特別是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造GDP數字不難,創造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却未必容易。根據奧巴馬團隊最近公布的救市計劃,從現在起到2010年第四季度,新一届美國的目標是創造367.5萬個就業機會,幷且他們針對不同行業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做了明確分解:如建築業67.8萬個,零售業60.4萬個,製造業40.8萬個……

  當然,兩國政策思路上的差別可能是更爲複雜的政治、經濟等因素所决定,不過也或許僅僅是習慣做法導致的路徑依賴使然。一個公認的事實是,與美國去年12月份7.2%的失業率相比,中國的真實失業率要遠遠高于官方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認真統計和公開承認失業人數需要極大的勇氣,但這正是邁向解决問題的第一步。

  其次,政策手段要靈活多樣,更要敢于不斷試錯。1932年羅斯福在一次演講中曾大聲疾呼:“面對危機,我們需要更爲大膽、百折不撓的試驗。如果這個辦法失敗了,沒關係!承認此路不通,然後迅速轉向下一個辦法。”或許正是因爲羅斯福敢于勇于政策試驗,早在1936年凱恩斯《通論》問世前數年,美國就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在實踐中確立了以擴大政府支出彌補社會總需求不足的“新政”思路。

  與七十多年前的羅斯福相比,模式化思維却還在禁錮著中國衆多學者的頭腦,如認爲减稅和消費券只是替代了原有的貨幣消費,對于拉動消費和GDP增長效果幷不顯著,因而對蒙代爾呼籲中國政府發放消費券和减稅的建議嗤之以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