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給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10:16:25  


 
  一、任課教師的難處 

  《中華文明通論》的考試成績偏低,導致任課教師備受責難的問題是個老問題。在我於去年奉副校長張桂琳教授之托出任課程組負責人之前,有關此課的責難就已存在。我深知此乃費力不討好之差事,早在學校“通識教育課題組”倡導和論證此課之開設的研討會上,我就直言不諱地提出過授課難度與管理難度,敬請有關領導予以考慮。至於此課在迎接教育部本科評估的歡呼聲中匆匆登場,我奉命承擔近代部分的講授,還在去年接受負責此課之任,全為服從學校的安排而已,其他任課教師也大致如此,而且各位師長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任務都比較繁重。我自己則因精力不濟,被迫停開為某些法大弟子所期盼而我自己也最樂意開設的兩門選修課程——《近代中國人物與社會轉型》與《民權政治與中國社會》。 

  對教師來說,《中華文明通論》的最大難度之一就是無法找到一個或兩個能把此課獨立承擔下來的教授或教師。迄今為止,隨著史學研究的深入與多學科的滲透,學界早已告別了周穀城(民國時期《中國通史》與《世界通史》的作者)的時代,而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歷次政治運動的頻繁衝擊在前,拜金主義的橫行與工科管理模式的猖獗在後,明顯阻遏了我國學術真大師的產生,只有利於假大師的問世。我自量淺陋,包括我個人在內,為數更多的都是一些“章節教授”,一些名為“專家”實乃窄家者。學術積澱相對雄厚的北京大學近年雖已組織文史學者編輯和出版了四卷本的《中華文明史》,但至今沒有開出《中華文明史》或《中華文明通論》之類課程。清華大學史學學科的恢復已近二十年,學術實力漸趨精良,但連《中國通史》之類課程也不在謀求之列。基於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基於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在通識教育中的核心位置,一個以法科為主體的單科性校園中國政法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設《中華文明通論》和《西方文明通論》,既可看出我校領導層的教育識力與創新精神非同一般,也不難想象課程開設的難度。 

  在我看來,《中華文明通論》貴在“通”和“論”,至於由誰來“通”,怎樣去“論”,恐怕都成問題。既然要開課,就只能請多個教授來勉為其難。該課程所涉內容涵括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裡,卻只有區區54課時,而且這54課時還經常因為新生的軍訓、法定節假日等打折扣,壓到45課時甚至42課時以下,要想把許多重要問題都講清楚,難於蜀道矣。一門頂多54課時的課程,卻由6至7位教授輪流講授,難免使學生目不暇接,疲於應付,其教學效果亦將再打折扣。凡此種種,吾輩深以為憂,卻又無能為力,空愁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