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親歷中國藏區發展實況

http://www.CRNTT.com   2009-04-02 10:50:22  


 
  從文革到“批林批孔”,再到毛澤東逝世、粉碎“四人幫”,歷次政治事件都在草原烙下印跡。父親是“右派分子”,後來又被打成“反革命”,加上地主成份,每次風吹草動都是挨鬥的對象。和他同台挨鬥的還有一位70多歲的藏族“牧主”,戴著“高帽子”,坐過“土飛機”(又稱“噴氣式”),頭、頸、背部被強扭,上肢和下肢呈90度,然後兩只胳膊向後上方或向側伸直,如同噴氣式飛機。而給大家“憶苦思甜”的是獲得解放的農奴——一位70多歲的藏族老奶奶。但政治風頭一過,大家照樣一起喝奶茶、一起放羊。

  林彪叛逃後,我們第一次見到“縣里來的人”,是兩位傳達中央文件的藏、漢族幹部,喝一碗奶茶都要留下糧票和錢。毛澤東去世後,藏族同胞們真情地流淚,追悼會上默哀三分鐘,大家都在遵循,放羊的人即便無人監督,也自動地默哀。在冬季牧場定居點里,石頭房子漏風,但“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英明領袖華主席”的畫像卻掛得端端正正。

草原發生巨大變化

  1978年底,父親平反昭雪,恢復公職,到縣城上班去了。那時我們知道父親的一些經歷,知道了大學、大學生,知道了《人民文學》、《收獲》雜誌,知道縣城不是最大的地方。我們同樣知道“牧區的幸運”:那里的小學、初中聚集著一些家庭成份不好但相當優秀的老師,一直在上課、考試,從沒因政治運動而停過課,這是中國很多大城市都沒有的“幸運”。

  改革開放之風很快吹到藏鄉,“公社”改成了鄉,羊群分到人家,上大學、中專成為每個家庭的榮耀。我家隨父親走出了藏鄉,告別草原,不過兒時的朋友也都走出山上學。那時最令人羨慕的政策是,藏族孩子上大學、中專,考分有優惠,而漢族卻不享受這個優惠,覺得國家對藏族“很偏心”。筆者在成都讀大學時,很羨慕來自同一個縣城的藏族大學生,他不僅學費全免,而且還獲得政府發給的生活補助。

  上世紀80年代,筆者高中畢業後返回祁青一看,變化著實很大。過去放羊是靠兩條腿,現在連馬都不騎了,而是騎著摩托車放牧;過去牧場轉移是靠駱駝搬家,現在則是汽車。過去一年很少吃到的肉,現在天天可吃。一些過去的相識甚至都不用放羊了,而是雇人放牧,自己則經營肉類銷售。

  除了藏鄉生活的巨變,另一個變化是宗教自由,草原上有了色彩斑斕的經幡,飄揚在帳篷或山頂上。我兒時的一個朋友,就到青海的寺院去學習當喇嘛,後來回到家鄉,卻願當藏語老師。而另一個兒時夥伴是中學老師,母親則到祁連山外的文殊山經營一座寺廟。那里是藏傳佛教的勝地,改革開放後漸漸恢復昔日的香火,建造了很多藏族寺廟,靠旅遊就能生活得很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