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38歲三輪車夫 直升復旦博士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30 10:13:28  


 
  “我曾建議蔡偉考研究生,他說,英語基礎太差,怕是考不取。大概2006年後,我感覺蔡偉有些沉寂,後來聽說他為了生計,蹬三輪去了,讀書時間少很多。我當時就想,如果蔡偉因為環境不好,就這麼放棄了,實在太可惜。老實說,現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義上是教授了,實際上沒有他這個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沒有他這個水平。”裘先生告訴記者。 

  “古文字這門學問,沒十幾二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說,蔡偉沒有受過專業的學術訓練,很多最新出土的文獻也沒機會讀到,但自學了大量傳世典籍,許多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蔡偉心無旁騖,對古書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語習慣都爛熟於心,甚至比許多專業研究者更熟悉,他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語言環境中,對於古人的行為和想法更能夠感同身受,時間久了,對古書有了觸類旁通的能力。” 

國學網上,他的網名叫“抱小” 

  能力是一方面,也許更打動裘先生的,是蔡偉對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學的真心熱愛。 

  蔡偉在國學網上的網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學”之意。“小學”,為中國古代對文字學、音韵學和訓詁學的統稱,後來章太炎將其易名為“語言文字之學”。“小學”作為專門的學問,可以追溯到秦漢之際,只是當代大多數人可能對其很陌生。裘先生告訴記者:“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我們對過去的認識,大多從古書中來,但古書有流傳下來的,也有散佚的,還有被後世篡改的。要了解歷史的全部,還需要不斷地發現和修正,比如近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上博楚簡,里邊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讀懂這些文獻,搞清楚真正的古代是怎樣的,我們的思想、習慣和生活根源又在哪里,古文字研究是基礎。” 

  此層意義蔡偉並未深思,他出身普通,父母都是工人,對古代典籍的熱愛,出於天生的興趣。他自幼熱愛書法,學生時代迷上了唐詩宋詞,高二時在《文史》上偶然看到裘先生的一篇論文,從此被傳統“小學”吸引。 

  蔡偉給記者看他抄寫的《方言》和《爾雅》這兩本典籍。發黃的紙頁,褪了色的鋼筆字跡,扉頁上的時間顯示是1993年,那時蔡偉已經高中畢業兩年。他高中時嚴重偏科,除了語文,其它科目的成績一塌糊塗,最終沒能考上大學,而是進了一家膠管廠當工人。“在錦州,這些書只有圖書館有,複印費對我來說太貴了,只能抄下來。”蔡偉說。 

  1994年,膠管廠效益不好,蔡偉下崗了,在一家商場門口擺了個小攤。對物質生活,蔡偉沒有野心,掙的錢只圖個溫飽,他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書。“家裡人不懂我在讀什麼,也不干涉,反正不花錢。”蔡偉說,父母和妻子都是普通人,沒求他飛黃騰達,“只是偶爾覺得很孤獨,周圍沒人能跟你交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