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紀念5.12:四川地震重災區回訪錄

http://www.CRNTT.com   2009-05-12 19:47:06  


 
  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各重災區商貿流通和服務業損失慘重,全省共有13萬多個商貿流通和服務業網點不同程度受損,其中近5萬個網點完全損毀。

  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商務廳緊急啟動生活必需品一級響應預案,加強食品、飲料等物資的統籌調度,全力保障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同時,在國家的支持下,四川各級商務部門震後立即採取多種措施,恢復災區商業網點的經營。組織22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承辦企業深入災區,累計搭建便民帳篷商店、板房商店2655個;使用國家支持的流動售貨車、物流配送車389輛,行程200多萬公里,到災區鄉村開展流動售貨。到目前,全省災區恢復經營的商業網點12萬多個,恢復率達98%以上,保證了災區城鄉市場供應。

  本刊記者日前走進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二號橋活動板房小區,看到一條土路的兩側擺開一個“商業世界”,板房頂上竪立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店鋪招牌,有賣小百貨、副食品、電話卡的,也有賣手機、建材的……

  正領著小孫子買東西的楊大爺告訴記者:“雖然我們居住在板房小區,但就近也能買到很多東西。現在買東西還是方便的。”

  四川省商務廳提供的最新信息表明,四川災區商貿流通和服務業災後恢復重建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在納入市場服務體系恢復重建規劃項目中,已竣工項目69個;在建項目249個,總投資55.3億元;年內擬建項目501個,計劃投資82.5億元。

  “對今後的日子還是有信心的”

  本刊記者在災區採訪時了解到,在剛過去的寒冬裡,災區沒有凍死、餓死一個人,沒有一個人逃荒要飯,沒有發生一起重大疫情。

  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勝利村村民韓玉梅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家裡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正在讀小學6年級。她告訴本刊記者:“地震後我一度陷入絕望,老公是家中頂梁柱,失去了他,一家老小不知道今後該怎麼辦。後來村裡請來老師培訓羌族刺綉,現在我在刺綉廠上班,一個月有800元收入,雖然錢不多,但感覺心裡有底了。娃娃們每周住校回家,我都能拿個幾十元給她們做生活費。”

  大面積開展的災後重建工程也給當地受災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北川縣曲山鎮沙壩村村民鄒繼愛夫婦原本在福建打工,地震中她家剛剛修建的新房垮塌,幾萬元債務還沒有還清,3位親人也不幸遇難。鄒繼愛說:“為了照顧家人,我們無法出去打工,沒想到老家重建工程也很歡迎我們這些受災群眾,現在我們在工地上一天可以掙100元左右,對今後的日子還是有信心的。”

  大地震造成四川災區152萬人失業、失地、失房。截至今年4月初,四川地震災區已經有120多萬受災群眾實現再就業。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對於災區群眾來講,意義不僅在於經濟上的,更多的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有助於他們走出地震陰影。

  為了盡可能給災區群眾提供就業機會,四川地震災區實現了就業援助範圍和公益性崗位範圍兩大突破:18個省市與四川簽訂了就業援助協議,提供就業崗位44萬個,目前通過勞務輸出實現就業人數已超過25萬。災區為受災群眾提供的公益性崗位使19.3萬人實現就業。

  新老難題日益突出

  按照災後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進度要求,當前災區的恢復重建在穩步推進的同時,也面臨不少新老困難。

  青川縣常務副縣長李開明說,地震前全縣經濟發展就十分落後,農民普遍不富裕,這次又遭了這麼大災,雖然有國家扶持、援建省的支持及社會捐助,但是恢復重建資金缺口仍然較大。

  青川縣姚渡鎮陽山村村民吳鬆蘭家的房子被震垮了,她全家人現在還住在自建的過渡房中。“家中本來就沒什麼存款,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負擔挺重的。現在蓋新房至少要七八萬元,就算加上國家的補助和貸款,還是差不少,再說了,親戚朋友也都遭災了,也沒地方去借錢。”吳鬆蘭對本刊記者說。

  4月20日,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因不堪承受失去親人之痛和工作任務繁重的壓力而自殺,這在地震災區又引發新一輪對基層幹部壓力的熱議。北川縣縣長經大忠說:“大地震導致北川損失了400多名幹部職工,幸存的90%都有親人遇難,災區幹部面臨失去親人及災後重建工作的雙重壓力。”

  本刊記者在災區走訪時發現,在地震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一些基層幹部仍然依靠大量工作來強迫自己不去回憶失去親人的痛苦,選擇獨自一人承受壓力,心理負擔較重。

  北川縣曲山鎮大水村村委會主任吳紅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大兒子。吳紅的母親向本刊記者透露:“女兒近段時間以來工作近乎‘瘋狂’,白天持續工作10多個小時,連飯也顧不得吃。實際上吳紅內心非常苦悶,地震後她一個人住在板房區,經常在晚上獨自哭泣,想念去世的丈夫和兒子。”

  青川縣青溪鎮黨委書記楊咏說:“災後重建工作量大、事項繁雜,例如,全鎮災後重建資金預計可達7個億,涉及30多個項目,當前最難的是人手緊,全鎮工作人員只有24個人,工作上完全是‘小馬拉大車’,每天疲於奔命。”

  災區群眾的長期就業和長遠生計也存在隱憂。什邡市紅白鎮峽馬口村村民何顯英談起找工作就面露難色,“房子倒了,耕地沒了,國家發放的糧食和錢也快完了。去年8月,對口援助我們的北京市組織了一些企業過來招工,我去了不久又回來了,因為收入不高,也因為家裡房子還沒有弄好。希望政府能夠多搞些技能培訓、多提供一些就業崗位。”

  災區一些幹部群眾反映,當前很多受災群眾的就業實際上就是“打零工”,雖然眼前的基本生活能夠維持,但是隨著重建進度的進一步加快,板房區的逐漸撤銷,一些在公益性崗位(廢墟清理、衛生防疫、治安巡邏等)就業的人也將面臨再次擇業的困境,災區群眾需要進一步的就業援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