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日本政黨輪替 具里程碑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09-10-29 00:29:40  


 
  最後,經由2009年大選,兩黨已首次實現合法輪換,未來的輪換態勢也基本上不可逆轉。分析起來,阻礙日本兩大黨通過競選合法輪換的唯一可能,就是自民黨由此一蹶不振,民主黨重走自民黨“1955體制”老路而長期一黨獨大。但這次大選自民黨、公民黨聯盟獲得140席,較之此前民主黨和其他反對黨聯盟的席次不相上下,在野反對黨地位已牢固確立,可以完全排除崩解和泡沫化可能。一方面,該黨執政半個多世紀中形成的同財閥集團、官僚集團的鐵三角關係,雖然在此次大選中受到沉重打擊,但不可能被徹底斬斷,其蓄勢反撲的能量和基礎依然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該黨勢必會在今後開展大規模的黨內整合和黨派間的合縱連橫,並在國內經濟恢復、年金制等社保領域、對外政策、民主黨現金醜聞等多方面對民主黨形成強大的監督制衡壓力,民主黨執政勢必如履薄冰,因而一黨獨大的可能性也幾乎不存在。未來兩黨在國會選舉中針鋒相對、此消彼長的趨勢不可避免。

  當然,實現英美式兩黨制,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就是相應的選舉制度設計,特別是選區劃分、選票計算方法的外部配合。1994年以前,日本國會選舉採用的是“中選區制”,西方學者稱之為“復數選區單記名非讓渡投票法(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under Multi-Member-District)”。所謂“復數選區”,是指一個選區的當選名額在1人以上,因而符合條件的政黨可以提名多個候選人;所謂“單記名”,則是指每個選民只能投給一個候選人;“不可讓渡”,則表示政黨之間、候選人之間的選票不可相互轉讓。這一選舉制度和政黨派閥、個人後援會(即選舉支持團隊)結合,催生、維繫並強化了老政黨一黨獨大和政治世襲現象,也忽略了政黨地方組織的獨立性、主動性,同時導致政客只關心選區利益而無視社會公共利益。

   1994年,日本實行了選舉改革,將“中選區制”改為“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即一部分議員按照小選區制選舉,將全國劃分的若干小選區,每選區選出一名議員;餘下議員則按照比例代表制選舉,將全國劃分為11個比例代表選區,各政黨按照得票率分配這些議席。選民在一張選票上既要投本小選區的個人候選人,也要投給自己的政黨。2000年,日本眾議院總額由原來的500人縮減為480人,其中300人由小選區選舉,另外180人由比例代表制選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