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傳統節日的延續離不開信仰

http://www.CRNTT.com   2010-06-17 10:15:58  


 
  日本和韓國古代都採用中國的農歷,新年也曾是最重大的節日。日本在改用公歷後幹脆將“舊曆年”的活動全部搬到公歷年,時間變了,內容卻完全沒有變。皇室與政府同樣舉行各種典禮與活動,神廟僧人也保留全部儀式,民間同樣除塵迎新,吃團年面,午夜去神社祈福,因此並沒有失去其重要性。韓國的“舊曆年”失去了政治性,但民間的信仰不變,祭祖依然是頭等大事。2001年我在南極喬治王島韓國的世宗王考察站中,還見到韓國考察隊員在過年時北向跪拜祭祖的照片。   

  有些節慶,看似僅有世俗性或物質性,但只有在與信仰結合時方能持續。如端午節,不少地方有掛菖蒲,熏艾草,塗雄黃等習俗。如果只認為是物質需求,那麼在醫學發達、環境衛生改善、居住條件優越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廢棄。如果將這些看成是人類向自然祈求庇佑,與諸神和諧共處,則任何藥物、再清潔衛生的環境也無法替代。就拿端午節吃粽子來說,如果將粽子當成食品,自然不會為所有人喜愛,今天比粽子更受歡迎的食品不知有多少。但我們兒時吃粽子時,聽到的是對屈原的稱頌,知道當初將粽子投江是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所以即使家裡再窮,也會包幾個白米粽。   

  因此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最根本的保證,是將節日與信仰結合起來,以信仰為基礎。問題是傳統的信仰已不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鬼神嚇唬不了無神論者,唯物論者對心靈的祈求會無動於衷。這就需要尋求新的信仰,也需要將傳統文化中還有積極意義的信仰賦予新的內容,給予新的解釋,使之發揚光大。還要鼓勵宗教與民間信仰中對社會有積極作用的活動,允許其中無害的活動。這樣才能延續一部分傳統節日,創造新的有生命力的節日。   

  通過節日傳播或鞏固的信仰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儀式、程序和活動,而不是專家學者的坐而論道,或者政府部門的強力推行。這就需要對傳統的節慶活動推陳出新,採用新的內容和形式,使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樂於參與。   

  至於今天的確已經無法延續的節日信仰,可以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保存和記錄,作為一種歷史記憶。也可以適度開發和利用,用於民俗展示,當做旅遊資源。


 【 第1頁 第2頁 】